综上所述,据我们所知,这是关于近视被引用最多的文章的第一份报告。流行病学评估和多中心研究以评估病因、体征和症状以及预防为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近期,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萨克勒医学院和以色列Goldschleger 眼科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为了提供关于近视领域文献的历史视角和发掘近视眼科研究者对该领域的主要兴趣点,搜索了 1999-2018 年的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记录的参数包括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年份和语言、作者数量、类型和来源、方法、主题数量、资金和主题。最后得出的结论为: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流行病学评估和多中心研究占主导地位,以评估病因、体征和症状以及预防为主要内容。这些被更频繁地引用,强调了mapping不同国家的近视发病率增长情况、公共卫生意识和近视控制的极大兴趣。据知,这也是关于近视的高引文章的第一份报告。
01简介
近视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 [ 1 ]。高度近视是白内障 [ 2 ]、青光眼 [ 3 ]、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 [ 4 ] 和视网膜脱离 [ 4 ]的主要危险因素。近视的发病率在过去 50-60年间迅速增加,尤其是在东亚和东南亚 [ 5、6 ]、北美 [ 7 ] 和欧洲 [ 8 ]。超过 10 亿人受近视影响,预计到 2040 年近视人数将达到 30 亿 [ 9 ]。
近视通常在儿童早期至中期发展 [ 10 ],并且归因于眼睛的眼轴增长 [ 11 ]。与其他眼部疾病相比,近视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最强[ 12 ]。人们普遍认为,高度近视存在主要的遗传因素 [ 13 – 15 ]。此外,学校近视可能是多因素的,涉及许多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 [ 15 ]。
屈光手术是全世界最常进行的眼科手术之一 [ 16 , 17 ],并且由于近视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有理由预计大量高影响力研究将集中在近视患者的屈光手术上。
本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近视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提供这一主要健康问题的文献历史视角,并分析医学界的兴趣趋势。
02方法
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搜索了关键词:标题中的“myopia”、“near sighted”和“short sighted”。2020 年 5 月对 1999 年至 2018 年所有语言的同行评审期刊中的出版物进行了检索。我们选择 1999 年作为第一年,以提供过去 20 年的回顾性概览,并选择 2018 年作为最后一年从文章发表到被引用留出足够的时间。论文由 3 位作者(RS、EM 和 TWJ)审阅。我们的主要结果衡量指标是描述 100 篇被引用最多的近视论文。本研究的次要目标是提供关于近视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的历史视角。
03结果
3.1. 主题
论文中评估的主题涉及以下主题:病因学 ( n = 42)、预防 ( n = 30)、体征和症状 ( n = 42) 以及治疗 ( n = 41)。
12 篇论文涉及遗传病因学,11 篇涉及环境病因学,20 篇涉及两者。评估病因学和预防 的论文以及体征和症状的论文被引用的频率明显高于未涉及这些主题的论文。
30 篇论文关注近视预防,14 篇关于公共卫生意识,4 篇关于近视筛查,12 篇关于公共卫生意识和筛查。
42篇论文是关于体征和症状的,其中12项是流行病学评估,描述了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体征和症状。9篇论文描述了被诊断患有病理性近视的患者的体征和症状。7篇论文是关于学童和青少年的,2篇是关于成年人的,其余的文章包含了整个年龄群。
41篇论文描述了治疗方式,包括近视控制和屈光手术。近视控制的研究,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包括光学治疗的论文(n = 22),包括关于多焦点/渐进镜片 ( n = 10)、角膜塑形术 ( n = 8) 和周边散焦镜片 ( n = 9) 的论文。1/3的论文是关于药物治疗的(n = 14),主要是阿托品。最后,两篇论文研究了行为改变。寻求实现眼镜独立性(n = 18)的近视患者的屈光手术是第二受欢迎的。
3.2. 引文
100 篇关于近视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平均引用次数为 250 ± 107(中位数 213,范围 151-568)。
论文发表在 27 种不同的眼科学期刊上,包括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 (IOVS)( n = 28)、Ophthalmology ( n = 26)、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 n = 7)、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 n = 6) ), Journal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 n = 5),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 n = 4) 和 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 ( n = 3)。所有其他期刊只发表一篇论文。
在 100 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中,有 89 篇发表在影响因子为Q 1 的期刊上,并且是用英文撰写的。
3.3. 作者
论文的作者隶属于 20 个不同国家的机构;大多数来自美国(n = 20)、澳大利亚(n = 17)和新加坡(n = 11)。除了 2 篇论文外,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位作者的所属国家/地区相同。悉尼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上榜文章数量最多的大学(n =8)(见下表1)。
3.4. 地理位置
国家的平均排名由列表中的论文数量以及每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决定。只有美国和新加坡 的平均排名明显高于其他组。
当我们比较被引用最多的100篇论文在各大洲的隶属关系时,大多数论文隶属于亚洲(n = 34)。平均被引次数最多的是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亚洲、欧洲和非洲(只有1篇论文)。
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人数为 6.9 ± 11.3(平均 5 位作者,范围 1-105)。表 2给出在 100 篇最常被引用的文章列表中撰写了 至少3 篇文章的 5 位研究人员的姓名。
3.5. 发布日期
这 100 篇关于近视的论文发表于 1999 年- 2016 年之间。2012 年之后引用次数大幅下降,并且发现发表年份与每年平均引用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论文发表得越早,被引用率越高的可能性就越大。论文按年份的分布见下图1。
47% 的已发表论文是前瞻性研究,这是最常见的研究设计。22% 是评论,16% 是回顾性研究,10% 是横截面研究,5% 的论文是基础科学研究。当我们按文章类型对论文进行分类时,最常见的类型是流行病学评估(n = 28)。按文章类型对论文进行分类见表3。
3.6. 样本量
论文中分析的眼睛数量各不相同,平均为 396 ± 1057 只眼睛(中位数 95)。眼睛数量最少的论文 ( n = 10) 获得了 228 次引用 [ 18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描述了飞秒微透镜摘除术矫正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的参与者人数各不相同,平均为 4369 ± 14,627 名受试者(中位数 239)。数量最少的论文仅分析了 13 名患者,获得了 189 次引用 [ 19 ],这项研究检查了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
3.7. 其他特点
多中心研究的引用率显着高于单中心研究。
04讨论
先前的研究评估了被引用最多的眼科文献[20]和视网膜母细胞瘤[21]或视网膜脱离[22]等眼科疾病。本研究中确定的论文涉及近20年来最流行的近视研究。这是第一个揭示近视领域主要议题和主要研究的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关于近视大流行的论文是关于屈光手术矫正近视的论文的两倍。这些研究平均分为病因、预防和治疗主题。
4.1. 主题
这些论文的主题平均分布在病因、体征和症状以及治疗之间,对近视的预防关注较少。然而,涉及预防的论文比没有涉及预防的论文有更高的平均排名和更频繁的被引用。新加坡的ATOM研究是证明这种方法的一个例子:第一和第二项研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23],而最近仍在进行的研究ATOM3则针对新加坡远视幼儿园儿童的预防性治疗,以防止他们进展为近视。我们的研究反映了近视领域最大的兴趣是绘制世界范围内近视的患病率和类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24]。接下来是对近视患者进行长期监测,以确定不同治疗方式对其进展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试图揭示遗传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近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对这两种病因给予了同等重视。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对近视流行的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
在这项研究中,大多数关于预防的论文讨论的是公共卫生意识,而不是近视筛查。这可能是由于公共卫生意识在管理近视进展方面的作用增强,除了减少屏幕时间和近距离工作外,还通过促进儿童增加户外活动,这两者都与近视进展有关[5,25]。科学界对提高公共卫生意识比近视筛查更感兴趣,这可能是因为许多国家都有近视筛查的国家计划,然而近视的患病率仍在增加。
关于体征和症状的论文比不涉及这一主题的论文有更高的平均排名和更频繁的被引用。描述近视患者体征和症状的研究主要针对整个近视患者群体进行的。这可以解释为人们对绘制不同国家和人群中近视发病率增长的地图非常感兴趣;因此,这些研究包括所有年龄组。这些论文中有20%描述了病理性近视的体征和症状,强调了研究近视并发症和高度近视人数增加所带来的风险的重要性,因为这一主要的健康问题预计将继续扩大[26]。
近视患者的屈光手术仅次于关于减少近视加深方法的论文。屈光手术论文中有4篇 [ 11 , 27 – 29 ] 名列前 20 名。尽管屈光手术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流行,但在治疗近视方面仅次于光学方法,显示出研究者对近视控制的更大兴趣。
超过 2/3 的治疗论文研究了近视进展的减缓。光学治疗是最受欢迎的,并且在多焦/渐进片、外周离焦镜片和角膜塑形镜之间平分秋色,尽管只有后两种方式在减少近视加深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关于药物治疗的论文主要是关于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行为改变,包括促进减少屏幕时间和增加户外活动以减缓近视加深的健康行为计划。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阿托品滴眼液的儿童近视进展率较低[11]。其他研究使用哌仑西平;然而,与阿托品相比,这些结果对减少近视的作用较弱 [ 30、31 ]。
其中两篇论文是关于光动力疗法的,其中维替泊芬用于治疗由病理性近视引起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患者[ 32、33 ]。这显示了对病理性高度近视日益关注的问题,预计到2050年,病理性高度近视将增加6倍以上,影响10亿人[23]。
有2项行为治疗研究,包括户外干预[11,30]和限制屏幕时间,以减少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虽然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与其他干预措施相比,它的副作用最少,但它是最难采用的,因为难以改变习惯。
4.2. 地理位置
亚洲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地区,近视发病率在过去50-60年间大幅增加,因此亚洲是最大的作者群体来源。3个国家发表了一半的论文,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新加坡在平均排名中仅次于美国,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在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点也可以从大多数论文以Q1影响因子发表并以英语撰写的事实中看出。此外,发表论文最多的7种期刊都是美国期刊。
4.3. 出版日期和出版物随时间的变化
从直觉上看,论文发表得越早,就越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引用指数,从而获得更多的曝光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被引用时间。一项研究发现,多年来,约有40%的引文是由于历史原因被引用的,但在其余60%的案例中,旧论文仍然被积极利用[34]。有趣的是,我们研究中的老文章在发表多年后仍被引用,这表明它们在近视领域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显著的变化是关于近视治疗和预防的出版物的增加。自2010年以来,69%的出版物涉及这些主题,而2010年之前只有49%,强调了这种疾病的负担以及试图预防或治疗这种疾病的大量学术关注。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与研究方法有关:检查文章的引用次数并不是衡量论文质量的客观指标。此外,对其他数据库进行抽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近视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列表。未来的研究应该使用 VosViewer 等其他工具来提供有关随时间推移所涵盖主题变化的更多信息,并添加有关国家、概念和作者之间关系的信 息。此外,检查一篇文章的引用次数是衡量一项研究相关性的有限而客观的衡量标准。最后,最近发表的研究未包括在我们的分析中。这些研究可能极大地影响了近视领域,但由于它们最近才发表,因此尚未产生大量引用。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使用每年的引用次数作为比较参数来包括最多的出版物,以帮助最近的出版物获得重要性。然而,我们的列表是由 100 篇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物组成的,而最近的出版物,例如,从 2019 年到 2022 年,没有获得很多引用,因此即使按年份划分也没有被包括在内。
05总结
综上所述,据我们所知,这是关于近视被引用最多的文章的第一份报告。流行病学评估和多中心研究以评估病因、体征和症状以及预防为主。关于近视控制的论文是关于屈光手术矫正近视的论文的两倍。这强调了人们对于绘制不同国家近视发病率增加、公共卫生意识和缓减近视进展的极大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物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关于近视治疗和预防的论文增加,这些论文强调了这种疾病的负担,以及学术界对尝试预防和治疗近视的关注。一半的出版物来自3个国家:美国,在科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大和最警惕的验光学会之一;新加坡,是低浓度阿托品治疗研究的主要发源地。此外,排名最高、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来自美国和新加坡。在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期间,屏幕时间的增加加剧了近视的流行,这可能导致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出版物,但这还有待观察。
相关参考: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Blindness in National Programmes: A Primary Health Care Approach .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2. Leske M. C., Chylack L. T., Jr, Wu S. Y. The lens opacities case-control study: risk factors for cataract.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 1991;109(2):244–251. doi: 10.1001/archopht.1991.01080020090051.
3. Marcus M. W., de Vries M. M., Montolio F. G. J., Jansonius N. M. Myopia as a risk factor for open-angle glauc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phthalmology . 2011;118(10):1989–1994.e2. doi: 10.1016/j.ophtha.2011.03.012.
4. Baba T., Tanaka S., Maesawa A., Teramatsu T., Noda Y., Yamamoto S. Scleral buckling with macular plombe for eyes with myopic macular retinoschisis and retinal detachment without macular hole.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 2006;142(3):483–487. doi: 10.1016/j.ajo.2006.04.046.
5. Morgan I., Rose K. How genetic is school myopia? 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 . 2005;24:1–38. doi: 10.1016/j.preteyeres.2004.06.004.
6. Pan C., Ramamurthy D., Saw S. 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myopia. Ophthalmic and Physiological Optics . 2012;32(1):3–16. doi: 10.1111/j.1475-1313.2011.00884.x.
7. Vitale S., Sperduto R. D.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1971-1972 and 1999-2004.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 2009;127(12):1632–1639. doi: 10.1001/archophthalmol.2009.303.
8. Tideman J. W., Polling J. R., van der Schans A., Verhoeven V. J. M., Klaver C. C. W. Myopia, a growing health problem. Nederlands Tijdschrift voor Geneeskunde . 2016;160:p. 803.
9. Tang W. C., Leung M., Wong A. C. K., To C. H., Lam C. S. Y. Updates on Myopia A Clinical Perspective . Berlin, Germany: Springer; 2020. Optical interventions for myopia control; pp. 289–305.
10. Dolgin E. The myopia boom. Nature . 2015;519(7543):276–278. doi: 10.1038/519276a.
11. Morgan I. G., Ohno-matsui K., Saw S. Myopia. The Lancet . 2012;379(9827):1739–1748. doi: 10.1016/s0140-6736(12)60272-4.
12. Benjamin B., Davey J. B., Sheridan M., Sorsby A., Tanner J. M. Emmetropia and its aberrations; a study i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optical components of the eye. Special Report Series -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 1957;11(293):1–69.
13. Jin Z., Wu J., Huang X. F., et al. Trio-based exome sequencing arrests de novo mutations in early-onset high myopi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2017;114(16):4219–4224. doi: 10.1073/pnas.1615970114.
14. Morgan I. G., Rose K. A. Myopia: is the nature‐nurture debate finally ove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tometry . 2019;102(1):3–17. doi: 10.1111/cxo.12845.
15. Liu F., Wang J., Xing Y., Li T. Mutation screening of 17 candidate genes in a cohort of 67 probands with early-onset high myopia. Ophthalmic and Physiological Optics . 2020;40(3):271–280. doi: 10.1111/opo.12683.
16. Lou L., Yao C., Jin Y., Perez V., Ye J. Global patterns in health burden of uncorrected refractive error.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 2016;57(14):6271–6277. doi: 10.1167/iovs.16-20242.
17. Kim T. I., Alió Del Barrio J. L., Wilkins M., Cochener B., Ang M. Refractive surgery. The Lancet . 2019;393(10185):2085–2098. doi: 10.1016/s0140-6736(18)33209-4.
18. Sekundo W., Kunert K., Russmann C., et al. First efficacy and safety study of 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 six-month results. 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 . 2008;34(9):1513–1520. doi: 10.1016/j.jcrs.2008.05.033.
19. Amoils P. S., Deist M. B., Gous P., Amoils P. M. Iatrogenic keratectasia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or less than− 4.0 to− 7.0 diopters of myopia. 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 . 2000;26(7):967–977. doi: 10.1016/s0886-3350(00)00434-x.
20. Koh B. M., Banu R., Sabanayagam C. The 100 most cited articles in ophthalmology in Asi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 2020;9(5):379–397. doi: 10.1097/apo.0000000000000325.
21. Shemesh R., Sandler H., Dichter S., Fabian I. D., Mezer E., Wygnanski-Jaffe T. The most-cited articles on retinoblastoma: a fifty-year perspective. Vision . 2023;7(2):p. 33. doi: 10.3390/vision7020033.
22. Grzybowski A., Shtayer C., Schwartz S. G., Moisseiev E. The 100 most cited papers on retinal detachment: a bibliographic perspective.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 2022;106(3):305–311. doi: 10.1136/bjophthalmol-2020-318015.
23. Chia A., Lu Q. S., Tan D. T. Five-year clinical trial on atro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pia 2. Ophthalmology . 2016;123:391–399. doi: 10.1016/j.ophtha.2015.07.004.
24. Resnikoff S., Pascolini D., Mariotti S. P., Pokharel G. P. Global magnitude of visual impairment caused by uncorrected refractive errors in 2004.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2008;86(1):63–70. doi: 10.2471/BLT.07.041210.
25. Zylbermann R., Landau D., Berson D. The influence of study habits on myopia in Jewish teenagers. Journal of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 Strabismus . 1993;30(5):319–322. doi: 10.3928/0191-3913-19930901-12.
26. Naidoo K. S., Fricke T. R., Frick K. D., et al. Potential lost productivity resulting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myopi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odeling. Ophthalmology . 2019;126(3):338–346. doi: 10.1016/j.ophtha.2018.10.029.
27. Stulting R. D., Carr J. D., Thompson K. P., Waring G. O., III, Wiley W. M., Walker J. G. Complications of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or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 Ophthalmology . 1999;106(1):13–20. doi: 10.1016/s0161-6420(99)90000-3.
28. Moreno-Barriuso E., Lloves J. M., Marcos S., Navarro R., Llorente L., Barbero S. Ocular aber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myopic 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 LASIK-induced changes measured with laser ray tracing.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 2001;42(6):1396–1403.
29. Sekundo W., Kunert K. S., Blum M. Small incision 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 using the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 procedure for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 and myopic astigmatism: results of a 6 month prospective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 2011;95(3):335–339. doi: 10.1136/bjo.2009.174284.
30. Jones L. A., Sinnott L. T., Mutti D. O., Mitchell G. L., Moeschberger M. L., Zadnik K. Parental history of myopia, sports and outdoor activities, and future myopia. Investigative Op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 2007;48(8):3524–3532. doi: 10.1167/iovs.06-1118.
31. Tan D. T., Lam D. S., Chua W. H., Shu-Ping D. F., Crockett R. S. One-year multicenter, double-maske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 safety and efficacy study of 2% pirenzepine ophthalmic gel in children with myopia. Ophthalmology . 2005;112(1):84–91. doi: 10.1016/j.ophtha.2004.06.038.
32. Bressler N. M.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subfoveal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pathologic myopia with verteporfin: 1-yea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VIP report no. 1. Ophthalmology . 2001;108(5):841–852. doi: 10.1016/s0161-6420(01)00544-9.
33. Blinder K. J., Blumenkranz M. S., Bressler N. M., et al. Verteporfin therapy of subfoveal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pathologic myopia: 2-yea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VIP report no. 3. Ophthalmology . 2003;110(4):667–673. doi: 10.1016/s0161-6420(02)01998-x.
34. Bornmann L., Daniel H. D. What do citation counts measure? A review of studies on citing behavior.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 2008;64(1):45–80. doi: 10.1108/00220410810844150.
引文:Shemesh R, Dichter S, Mezer E, Wygnanski-Jaffe T. The 100 Most Frequently Cited Articles on Myopia. J Ophthalmol. 2023 May 11;2023:7131105. doi: 10.1155/2023/7131105. PMID: 37215949; PMCID: PMC1019518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