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领先行】瞿元元:“医”路漫漫,从“科研小白医学生”到“研究型外科医生”
瞿元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硕导
1.学医者,甘于寂寞
许是缘分,从小我就很喜欢闻医院里消毒水的味道,因为那代表着康复和满满的安全感;我还喜欢医生脖子上的听诊器,觉得那是解密人体病痛的高端武器,医生拿起来放孩子们肚子上听一下,病就奇迹般地好了。所以,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对母亲说,长大了我要做一名医生。
让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在之后的求学路上,我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靠近:高考时,考上了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进校后,老师们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想学医,先学吃苦!
医学生的苦,是看不完的书,记不完的要点:那些纠缠不清的代谢关系,错综复杂的循环转化,交织缠绕的血管神经,名称繁多的肌腱骨骼……总有一款让你抓耳挠腮;医学生的苦,是即便脑中记下所有医学知识,腹中熟谙各类疑难杂症,但是面对鲜活的生命,仍然是感觉诚惶诚恐、知识贫乏......
靠着不服输的劲头,在校期间,我连续4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并荣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为了争取更多的临床锻炼机会,实习阶段我选择了临床管理严格的附属教学医院。临床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学还很“浅显”,想要成为一名高水平医生,尚需经过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训练。
为此,我立志考研。每天在繁忙的临床实习结束后,熬夜到半夜,背诵医书、翻阅一个个苦涩难懂的医案。有时,我会怀疑自己的选择,会觉得太累了好难坚持。但这时候总会想起择医、从医的初心和使命。
前辈们和老师们说得没错,唯有耐住寂寞努力壮大,方能迎来一片海阔天空。
医海浩瀚,学无止境。2011年我有幸考入复旦大学肿瘤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2.从医者,厚积薄发
一开始,对科研的认识是懵懂的。好在“小白”总是幸运的,我被招入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麾下。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全面学习泌尿外科临床知识和科研技能,很快适应了快节奏的学习工作并顺利转博,成为叶定伟教授的学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努力、踏实、积极、实干是我从学生时就养成的习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读博期间,我被复旦大学生科院赵世民、赵健元教授实验室联合培养,接受了三年的分子生物学培训,并圆满完成了博士课题。
如果说学医是枯燥,那么科研工作就是枯燥的N次方。有段时间我每天Western实验跑20多块胶。虽然辛苦,但是取得预期实验时的欣喜若狂仍历历在目。
5年硕博科研训练,培养了我独立思考、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成为一名“研究型”外科医生奠定了基础。研究生期间我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学术之星”、复旦大学“枫林之星”等荣誉。
博士毕业后顺利留院入职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我是一个“另类”,因为我是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唯一一个女外科医生。而临床工作更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自研究生阶段,肾癌这一瘤种就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肾癌分为十余种病理类型,不同类型肾癌预后大相径庭,面对复杂病例,还需要内科、影像诊断、放射治疗中心、介入治疗科等多学科协同诊疗。在学科带头人叶定伟教授和肾脏肿瘤亚专科组长张海梁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我迅速成长,能够独立完成肾脏肿瘤常规手术,已成为肾脏肿瘤亚专科带组医生。
3.良医者,仁心仁爱
有时候我会想是什么支撑我走到今天,是悬壶济世的宏愿,还是治病救人的初心?其实答案是:病人和家属出院时的一句谢谢和眼神中带着希望的微笑。
手术切除是早期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当我看到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常常感到欣慰和莫大的成就感。
术前多数患者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全切还是保肾手术?微创还是开放?存在很多想法甚至纠结,因此每台手术前我都会花大量时间和家属面谈,再需要结合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术前肾功能、合并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制定最合适患者的手术方案。
我常常和患者家属解释:手术切除对医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事,但我们还要考虑肿瘤控制率、患者之后的生活质量等,把患者的未来一并考量,才是对患者最有利的。
外科手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和难点。例如相当部分肾癌患者初诊或在术后随访过程中会出现复发转移,晚期肾癌预后较差,缺乏精准个体化治疗;不同亚型肾癌分子机制、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相差甚远;罕见类型肾癌包括MiT家族易位肾癌、集合管癌等预后较差,缺乏标准治疗方案等。
这些痛点和难点也成为我医学研究攻关的重点。临床工作之余,在导师叶定伟教授和科室的支持下,我不断收集并建立晚期肾癌数据库、罕见肾癌类型数据库等。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我们开展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
(1)阐明代谢物信号失调致肾癌的分子机制;
(2)通过多组学描绘透明肾癌、MiT家族易位肾癌等的蛋白质基因组图谱,并进行蛋白分型指导精准治疗,复旦肿瘤肾癌多组学系列研究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3)在叶定伟教授的牵头下,我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这一新型疗法显著提高晚期肾癌/尿路上皮癌疗效,一线治疗晚期肾癌客观缓解率高达84.6%,将晚期膀胱癌二线治疗客观缓解率提高至38.9%。
瞿元元
医道之路注定不易,但正是那些困境与挫折的经历成就了我今天的成长。
每一个研究结果背后,都有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临床工作中也时常面巨大压力。但是,我始终相信自己的信念和医学责任,并坚持不懈地勇往直前,因为我深知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为患者探寻更好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走出身体和精神上的困境。
从一个科研“小白”医学生到一个独当一面的“研究型”外科医生,这是我不断追求的专业成长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临床问题是创新的源头,作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我会继续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并通过科研服务临床。同时,作为硕士生导师,我会引导并培养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能创新的青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瞿元元(泌尿外科)
编辑:王广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