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大降薪!医护降薪15%-35%,院长:你不干,有人干!
医护降薪潮真的无法阻止的来了。
广西一名医生透露:“我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工作15年,工作量有增无减,医院从3月份开始大幅降薪,真的是每个月都在降薪,从最初到手6550元到5324元,到如今的4210元,降幅超过了35%,但是房贷却一点都没少,有点崩溃,越忙越穷。”
随后,多位医务人员跟着发帖吐槽近期医院降薪:“现在科室的奖金都不如刚上班那时候的奖金了,降了一大半”、“我们医院降薪30%,病人越来越多也就算了,还要被降薪,真让人心寒”、“我们医院工资到手五六千,降薪后一个月到手三千,自己都养不起,别说养孩子了”……
在此之前,深圳医疗卫生系统已经发文要统一降薪。深圳一名医生表示:“有点迷茫,真是来了深圳啥都赶不上,编制也没有,年终奖也没有,现在又要降薪了。”
在一项调查问卷中,超过66%的医务人员表示医院降薪,19%左右的医务人员工资不变,6%的医务人员工资不降反升。
其实,医务人员一直身处一线,只不过战场转变到了医院。疫情放开前,医务人员都忙着做核酸,连吃饭都没时间;疫情放开后,积压三年病情的患者,总算能去医院看病了,一下子大量患者涌入医院,别说吃饭了,上厕所都没时间。不管什么时候,医务人员都不可能清闲了,能够准时吃饭、按点上下班就很不错了。
可是,工作量这么大,薪酬却下降,这明显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大家在吐槽看病贵、看病难的时候,有谁真正关心过医务人员的收入?
医院降薪的背后,无非是医院亏损的“效果”,医院都不赚钱,哪来的钱给医务人员发工资呢?虽说公立医院具有公益属性,有财政补助,从这个层面来谈亏损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实际情况是,财政差额补助非常那么容易,真实情况很复杂,并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得到财政补助,所以医院基本上还是要自负盈亏的。
用小时代的经典对白来翻译一下,就是:医务人员和医院是拴在一条脐带上的母子。医院没钱,医务人员也不会好过。
也就是说,医院自负盈亏就要看医院收入的多少,医院收入多就能正常发工资,有时每个月还能多个几十几百块钱的工资。要是医院亏损,那医务人员可就惨了,不仅降薪,而且有时候医院还发不出工资,医务人员要靠喝西北风过日子了。
医务人员除了降薪,还要面对各种五花八门的扣钱:病人投诉要扣钱、交接班没交清楚要扣钱,迟到一分钟要扣钱……领导告诉你的只有扣钱,但是从来没有奖励,比如患者夸奖、送锦旗没有奖励、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也没有奖励、迟到要扣钱但是晚下班不会有奖励。说白了就是从医务人员身上变着法来捞钱,你忍受不了你能怎么办呢?你去跟院长讲道理,院长会告诉你:“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不差你一个。”
所以忍受不了工资低和降薪的医务人员,只能被迫转行。但他们转行不是因为不热爱这个职业,而是因为现实环境让医务人员感到心寒,他们因为梦想学医,也因为现实弃医。
但是,有些诡异的是,医护降薪15%-35%,但物价却明显上涨了。
此前,深圳医疗卫生系统已经发文要统一降薪,一名在深圳某医院工作的博士表示:“有点迷茫,真是来了深圳啥都赶不上,编制也没有,去年因为入职晚,年终奖也没有,今年半年奖也没有,现在说要降薪了,年终奖也取消了,房租房价也高,深圳这种一线城市大家以后要来的请三思而行!”
近期,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以下简称《考核规定》),其中提及的降薪条款较多,例如《考核规定》指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只要被确定为不合格档次的,需相应核减绩效工资,不得增加薪级工资,并向低一级岗位(职员)等级调整。
居民不消费,消费指数频频走低,医院无法独善其身,院长:你不干有人干,下半年日子苦。
医疗系统是整个社会中的一环,在当下,医生们并不能独善其身。把工资往下降,人们不消费、不生育,没有内需,反而越不能解决当下的困境。
3月份,多名人口学专家发布了一份《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其中指出,鉴于2022年10月份-2023年1月份是全国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时段,这个阶段的育龄女性为了避免胎儿受病毒影响而出现发育异常,一旦发现怀孕都会接受医生建议而终止妊娠,再加上人们较低的生育意愿,2023年全年新生儿人口可能会跌破800万。
这是令人震惊的结论,事实也证明,妇产科和儿科已经冷到不能再冷!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哪个行业内都有人说,甚至成了一些老板们的口头禅。
一些医生虎躯一震,不得不卷起来了,不努力,恐怕工资都比不上这些应届生了。
我们是否会因为劳动力剩余而重新享受一遍结构性的劳动力红利呢?毕竟,全国的美团骑手里已经有17万是本科学历了,青年失业率达到20%,在今年毕业季到来之前又再次走高,有了如此高的劳动力储备,我们这些已经就业的医生是更卷还是顺其自然,从而秉持老庄的无为而治呢?
聪明人会有自己的选择。现在回过来,集体降薪能解决问题吗?又会带来那些系统性风险呢?从经济学原理可知,如果全行业统一降薪,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再优秀的人才也没办法拿到超出行业所能给予的高薪,就会造成集体躺平,整个行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并出现难以消除的戾气。企业管理上有一个颇为著名的原则: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宁可选择裁员也不集体降薪,选择降薪的老板整体战略能力或许都有问题。企业是一个在市场上冲锋陷阵的团队,保持旺盛斗志的前提自然是员工拥有行业内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否则员工就会跳槽到其他企业。而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员工的创造力。医院同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生,把医生逼走转行,对医院和医疗系统都没有好处。
当收入稳步上涨,人们有了更好的生活水准预期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旺盛的进取心。若收入停滞不前,甚或下降了,民众就会迷茫。所以说,降薪乃至降低收入水平都不是提高竞争力的应有策略。
想要解决医院和社会的难题,我们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我们知道,降低医生的薪酬绝对是最烂、最糟糕的下下之策!
来源:江淮医学综合整理自医检君、梅斯医学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