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言病例: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1例
谭某,女,36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能1个月。
患者于2019年5月1日10:30起床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能、站立不能,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家属立即送往医院,头颅CT提示:“右侧额叶片状密度减低影”,当日于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取栓术”。术后予以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5月3日又于全麻下行“脑内减压术+硬脑膜补片修补术+颅脑去骨瓣减压术+颅脑压监护探头置入术”,术后予以营养神经、预防癫痫及对症处理,治疗效果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仍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能、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患者于2019年5月24日到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就诊,门诊以“脑梗死(恢复期)”收入院。
专科检查:患者神志清,精神萎靡,言语含糊,复述、对答不配合,时间、地点等定向力检查、言语理解欠佳,计算力、记忆力等检查不能配合。双侧额纹对称,伸舌检查不能配合。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感觉检查不配合。双侧肱二头肌反射、桡反射基本正常,左膝反射、腱反射基本正常,病理征未明显引出。坐位平衡1级,行走不能。左侧踝轻度挛缩,背屈、趾屈活动度受限;左肩关节被动活动后,患者显痛苦面容,无明显关节腔空虚,无明显异常活动。患者坐位平衡不能。Brunnstrom分期:左侧上肢Ⅰ期,左手Ⅰ期,左下肢Ⅰ期。改良Ashworth:双侧肢体肌张力基本正常。洼田饮水实验:5分。MMSE:不能配合,认知知觉功能障碍。改良ADL评分: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度功能缺陷。
患者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10余年,2005年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此次发病前未规律检查INR,此次发病前患者活动后偶感胸闷;糖尿病史3年,未服药治疗,近半年曾诉四肢末端麻木不适,服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降血糖,血糖控制尚可。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
患者术后CT显示,大面积额颞叶损伤
临床诊断:
1. 脑梗死(恢复期)(右侧额颞叶)
2.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3.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 肺部感染
功能诊断:
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左侧肢体感觉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
左肩关节疼痛
左踝关节挛缩
言语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治疗
01、对因治疗
改善脑循环及周围血液循环:银杏内酯注射液(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改善微循环)10 ml/d;
神经营养及修复:甲钴胺、银杏内酯注射液(含51%银杏内酯ABC和48%白果内酯);
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
控制血糖:二甲双胍、格列齐特。
02、对症治疗
抗感染:莫西沙星、头孢米诺;
止咳祛痰:喘可治、溴己新;
保肝:复方甘草酸苷;
营养心肌:益心舒;
预防癫痫:丙戊酸钠。
03、康复治疗
改善患侧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关节松动(大、小)、电动起立床、中频、生物反馈疗法;
改善左侧肢体精细功能及娱乐能力:作业治疗、手功能训练;
改善言语及构音功能、认知知觉功能训练:言语训练、构音障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治疗。
住院治疗第12天患者言语含糊,表达左侧肢体乏力、左侧肢体麻木不适等较前稍好转。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结果提示,左侧肢体麻木等较前明显改善,目前继续随访中。
讨论
该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银杏内酯主要由银杏内酯ABC、白果内酯组成,银杏内酯ABC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白果内酯可以保护神经,提高血供和氧供,改善微循环,营养末梢神经。
总结
患者“脑梗死”发作后,经积极取栓治疗后,病情逐渐平稳,但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能、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患者“左侧肢体乏力”“四肢麻木”,均由神经功能缺损导致,只是前者对应大脑神经,后者对应周围末梢神经。因此,神经保护剂的选择是治疗的关键。
传统单一的卒中治疗手段难以解决复杂的治疗困局,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创新型植物药为卒中的治疗提高了新的治疗手段。
临床实践证明:银杏内酯注射液(银杏内酯ABC51%+白果内酯48%)10 ml/d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疗效好,同时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遗症(如肢体乏力)和糖尿病并发症(如四肢麻木),临床疗效双重获益。银杏内酯ABC改善微循环、白果内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能显著改善肢体无力、四肢麻木等感觉异常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