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阔:ICU医生手记(18)(本故事实属虚构,如有雷同,三生有幸)
大型三甲医院由于掌握着这个领域最高的话语权,他们的人员问题可以通过从基层医院挖人,甚至是临时性的从基层吸收进修、规培人员得到解决。如果说前者对于基层的医务人员是一个福音的话,而现阶段所谓的进修和实现,我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阴谋。起初,基层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是要交钱学习的,现在除了国内几家最牛X的医院外,多数医院的进修、规培不仅不收费,反倒是除了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之外,医院也拿出了比基层医院的绩效都高的补贴来吸纳各级的进修、规培人员。由此我们也看到了大医院的人才匮乏已经到了何重的程度,
其实,基层医院在上级医院的各种经济、技术,以及话语权等多重的打击之下,不仅是经济增长越来越难,甚至还出现了医务人员的负增长。
我的一个医生朋友如愿进入了一家北京的大三甲后,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在县医院的时候,不市里查,就是省里查,有时还要国家查;我到了省级医院的时候,偶尔还有国家查我们一下;但到了国家级医院,除了我们查人家,也没几个人查我们。
其实,这些走等式的表面的检查,真正能够做到对基层有帮助的也并不多,除了让基层的医务人员,医不聊生外,也真的没有啥屁用。不然没人检查的国家级医院的水平还不早就低得没人去看病了吗?而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检查,一个又一个的考核,终于让基层的医生们都没有时间学习业务,没有时间同病人沟通,没有心情再为病人服务了,病人们对基层的信心也被耗尽了,病人也终于都到了那些制定政策的老师们自己的医院来为他们做贡献了。
被抽去了脊梁骨的基层ICU,如果再不能有新鲜的血液补入,即使有再多的病床,也很难保证一方的平安。
还是那句话:治病的是人,而不是病床。
契阔死生君莫怨,行云流水助苍生。 无端狂笑无端哭, 纵少欢肠亦动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