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教授|11820家国内药企未来发展之道!
中国创新药物(械)医学大会暨CMAC年会于2023年4月7-9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圆满闭幕,大会有100多个专题论坛,内容精彩纷呈,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大会开幕式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的李进主任,以中国创新药的趋势、挑战、机遇、合作为主线,数据详实,诙谐幽默地讲解了中国新药创制未来之路!
一、中国新药创制势如破竹
谈到中国的新药创制,在2014年阿帕替尼上市之后,中国近10年一路高歌猛进,从CDE批准的这些新药中可以看到,2022年创了一个新的高峰。最近这五年,中国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创新力不断加强。中国新兴生物医药企业(Emerging Biopharma,以下简称EBP)目前拥有全球EBP管线的20%,高于5年前的9%,并且也高于中国公司占全球总管线份额的15%;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EBP管线增长最为强劲,在过去1年中增长了19%。
所以说,中国医药创新正在进入2.0时代,2022年我们发现一个有意义的现象,在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评述”中公布的,中国新申报的临床研究包含16个近两年全球范围内首次进入临床试验的“First in class”或“Best in class”靶点。而且,IND注册申请数量逐年增多,这符合当前我国整体的新药研发能力状态。
二、内卷,寒冬与挑战
根据最新排行,2022全球TOP20药企,辉瑞再次登顶。辉瑞确实非常有战略眼光,他在全球布局很多,在中国也有布局,比如近期购买了基石药业PD-L1的部分权益。我牵头的基石药业的PD-L1单抗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的文章已被ESMO GI接受,这说明中国企业也能做大事,也说明辉瑞有眼光。但很遗憾的是,2022年全球TOP30中,仍没有中国的公司,而日本有4家,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这主要是在发展过程中,大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国际领域,进步不够大。跨国公司忙创新,中国公司忙内卷。
两三年前我就讲过,Claudin 18.2不能再搞了,但很多企业仍然不听。根据这个月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Claudin18.2 靶点,中国有33家企业的40个品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且这个数字很有可能还在不断增加,而欧美只有一两家。中国有多少Claudin 18.2阳性的胃癌患者?能够容纳这么多企业的产品吗?到最后又是造成国内药企在同一个赛道恶性竞争的状态。最近,不少企业抱怨他们的产品进不了医院,包括所谓的创新产品。这个观点我同情,但不完全认同。中国批准上市的PD-1单抗、PD-L1单抗有十几个产品, EGFR还有十几个产品,VGFR有几十个产品,每个厂家都号称自己是创新产品。如果要把这些所有上市的产品都放在医院里,药房再扩大几倍都放不下这些药,那医院是住病人,还是当药库?而且现在药物零差价,医院发出去的药,没有一分钱利润,还要雇几百个药剂人员,要给他们发工资奖金,还有那么多药库、冰箱,政府不会支付这个成本的,那谁来支付成本?所以最好就是一个产品就一两种。如果你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疗效卓越,医院肯定抢着买你的产品啊。再比如CDE登记临床研究显示:目前国内19家企业布局23款抗FGFR药物正在进行34项临床研究,FGFR阳性病人有多少?美国Incyte公司的佩米替尼片(Pemigatinib)获NMPA批准用于伴有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转移性或不可手术切除胆管癌的二线治疗,成为首个在中国获批的选择性FGFR抑制剂,另外二个产品也快拿到上市批准了,其他企业还有再研发的机会和必要吗?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56家企业涉足了PD-1、PD-L1,除了上市的10家,现在还有几个在继续研发?我当时就说肯定会有寒冬,为什么生物制药企业有寒冬,就是因为大家太卷了。中国有多少生物制药公司非要吊死在PD-1、Claudin18.2、FGFR这几颗歪脖子树上?如果还这样内卷下去,我建议北京市政府在景山公园多植点歪脖子树,否则树不够用!我们再来看中国的生物制药公司的规模。截至2023年3月,我们中国有11820家药企,而美国只有4712家,我们是美国的三倍。数量上中国世界第一,但并不是企业数量越多越好。我们看看新药项目占比超过50%的药企,中国只有2851个,而美国公司是4694,几乎全部都是,说明中国药企确实很内卷。
对于内卷,如何破局?我们要走向世界,到国外去卷,不要在国内卷,我们要做花卷,不要做春卷。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去全球上市的企业家不是好企业家!我们一定要从Local走向Global。我国药企数量虽然多,但大多数都属于“迷兔”型,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要出海,药企就需要不断发展壮大,要走兼并的道路,做大做强,要从小汕板变成航空母舰,我们中国才有机会走向世界。
中国的生物制药已经走到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头,我认为不全然那么悲观,中国这两年其实有很大进步。举三个例子,第一,杭州的一家制药公司,新码生物有款差异化的ADC产品,ARX788采用非天然氨基酸介导的定点偶联方式,循环毒性更有显著优势,3级及以上副作用发生率非常低。说明中国公司还是能做创新的,但是这个创新不一定是靶点完全绝对的创新,我认为结构的创新,毒性的改善,疗效的提高也属于创新。第二,我们刚才讲到出海,传奇的BCMA CART去年在美国获批上市。为什么它能上市,因为它的疗效达到了97.9%,这么好的结果,想不被批准也难。所以如果你的产品足够好,能够达到90%以上的有效性,同时毒性足够低,那就勇敢到美国和欧洲去申请。第三,和记黄埔的FRESCO是秦叔逵教授和我牵头做的,呋喹替尼在中国上市了,之后他们又在美国和欧洲做了一个FRESCO-2的研究,这个研究方案跟我们在中国做的研究一模一样,最近得到了阳性结果,效果也非常好,跟我们在中国做的数据也基本一致。他们的欧美权益卖给了日本武田,这就是我们中国创新制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范例。
三、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中的机遇
我们今天迎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遇,30年改革开发,我们已经蓄积了力量,在中国飞速发展的阶段,我们能更容易做出贡献,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未来10年,各位医药人大有可为。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国家主导。
中国政府认识到生物制药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在2016年就推动出台了建设2030健康中国规划。而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中国的市场,我们要开发高效、低毒、价廉、便利的药物。所以这是为什么国家药监局出台了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指导原则。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指导原则,它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临床研究的方式。所以,现在单臂研究很少见了,因为你要证明这个药物跟现在的标准治疗比,疗效提高了多少,毒性降低了多少,要对病人有利。从国家层面上,聚焦国民的健康,从来没有把健康提到今天这么高的地位上来讲,所以这对医药人是巨大的机遇。
第二,14亿中国人是我们临床新药创制的坚强后盾。
为什么现在跨国公司都要到中国来做临床试验?国外朋友和我讲在美国入组一个病人太难了,中国那么多病人,入组速度那么快。所以说中国不缺病人,临床试验也不缺病人,这对我们新药研发非常重要。
第三,经过10年建设,中国已经有了一流的临床研究团队,而且这个团队已经有几百家GCP注册的医院,当然现在备案的更多了,而且这些团队都具有实力,与美国、欧洲的医生团队相比也差距不大。
第四,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临床研究的效率,如图3所示我们开发的临床研究平台,整体解决我们现在临床研究的痛点,从病人入组招募开始,一直到临床研究结束,数据统计全部都是人工智能,质量控制前置,虽然还没有全部完成,但90%已经打通了。我们已经可以从医院的HIS系统直接打通到EDC系统,节省人力,高效,低错。
四、多方共赢,和为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特别挑了一个“和”字。“和”是中国5千年传统的文化,核心就是利益共享。曾国藩说“利可共,不可独”就是利益要分享。我们现在国际上有些国家不想分享利益,这个不行,没有利益就会发生冲突和战争。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医院之间、企业与医生之间都要有利益共享。“和”字左边是禾苗的禾,指食物、稻谷,右面是口,是吃饭,“和”就代表大家有饭要一起吃。所以我们各方要团结起来。两年前企业家、投资家、CRO都是好兄弟,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现在情况变了,这两年彼此变成仇人了,如图4。我们大家要团结,共同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对于初创公司,我的建议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台下”。修身指忘了你的估值和 IPO,价值取向是对社会的贡献。齐家指辞掉七大姑、八大姨,大姑肯定不能在你的公司工作,小姨子就更不行了!有小姨子,你公司就死定了。治国指严格规章制度,民主治理公司。平天下是最高境界,指的是“创新为王”。
近期生物制药企业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认为没有一个冬天不能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就像毛主席所说,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我相信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一定会走出国门,造福全人类!
专家介绍
李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
·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首席科学家
·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药促会肿瘤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理事长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前任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ancer Science副主编
内容来源 | CMAC发布
排版 | luping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