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6月6日“中国房颤日”】关注房颤 预防卒中

2023-06-07 11:31   北京天坛医院

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希望大家都能提高对房颤的认识,关注房颤、预防卒中,共同为控制房颤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而努力。

76111686092974571

房颤日

6月5日上午,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联合疾病预防控制处举办主题为“治疗房颤、远离卒中”义诊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房颤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卒中的发生。

92791686092974896

活动当天,近百名患者来到现场,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的田颖、马岩、位少彬等多位专家为房颤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

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几率为正常人的5~17倍。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从而形成血栓。如血栓脱落,可随血液流动至全身,其中90%可能导致脑栓塞,发生中风、偏瘫。大约35%的房颤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脑卒中。我院就诊的神经内、外科患者中,有很多是因房颤导致卒中,此次义诊活动亦能够体现了我院心脑同治的学科优势,让患者的治疗在北京天坛医院一站式完成。

为加强对房颤及其危害的宣传教育,现场还发放了大量的关于“什么是房颤”“如何预防卒中”“房颤导管消融是怎么做的”等宣传资料,以提高广大民众对房颤疾病的认知和了解。

高血压是房颤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此次义诊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血压测量服务,由专业护理人员韩丽军、谢文婷、陈晔等为参与者免费测量血压,提供健康科普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房颤及相关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管理,从而更好地预防房颤病情恶化,保障身体健康。

22691686092975119

32711686092975498

7937168609297591980411686092974827  

科普园地

这种危险的“心动”,可能导致中风!

1、房颤:像怀里揣了只小兔子

正常人的心跳是由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来控制的,窦房结发出跳动的冲动,心脏收到信号后进行收缩、射血。

而房颤时,窦房结停止了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心房内许多乱跳的病灶,原本规律的心律变得混乱,成为一个颤动的波,而病人的感觉就是,心脏乱跳,像揣了个小兔子一样。

此时摸一下脉搏,你会发现,原本非常匀齐的心跳,变得跳几下停几下、快慢不等、强弱不等,完全无规律可言。

测量此时的心跳,你会发现心跳频率在每分钟百次以上,有人甚至达到一百五六十次/分钟。

2、危害:易致脑梗!

目前,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造成脑卒中。

在心脏的结构中,有一个叫左心耳的部位,它就像一个“死胡同”,正常情况下依靠心脏的收缩功能,它才能将血液排出,就像那句古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而在房颤时,患者的心房不是正常的跳动、收缩,而是在不停抖动,左心耳内的血液出不来,就会瘀滞在里面,形成血栓。

血栓易脱落,脱落后容易经主动脉进入脑部,阻塞脑血管,从而引发脑梗,也就是脑卒中。

不仅是脑,血栓也容易堵在全身各处,如上肢/下肢动脉栓塞,也可能栓在脾动脉、肾动脉上、肠系膜动脉上,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3、这些人尤其要注意

房颤更容易在老年人中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也会逐渐地老化、纤维化,更容易引起房颤。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是房颤的高发人群,但此类患者首要任务不是去治疗房颤,而是治疗甲亢,把原发病控制好,一半以上的患者可以自行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除却年龄和甲亢,肥胖超重、打呼噜、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某些药物、情绪、缺乏运动等也是房颤的致病因素,都会一定程度增加房颤的风险。

为了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不错过更好的治疗时机,抓住康复希望,尽早预防和干预房颤尤其重要。

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希望大家都能提高对房颤的认识,关注房颤、预防卒中,共同为控制房颤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而努力。

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出品

内容来源: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

图片来源:北京天坛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 赵海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北京天坛医院,窦房结,高血压,脑卒中,房颤,血栓,血液,动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