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本研究范围内,围手术期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缓解VATS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促进早期恢复。
潘壮1 罗小雨1 李倩2 熊苗苗2 刘尧3 张中军1,2
1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徐州 221004;2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122;3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无锡 214062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3(05):462-466.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30112‑00792
基金项目
无锡卫健委重大项目(Z202117)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拟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选取行择期胸腔镜下肺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两组在实行标准化全麻方案基础上,K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并以0.1 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术后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舒芬太尼0.03 μg·kg−1·h−1+艾司氯胺酮0.015 mg·kg−1·h−1。C组以同法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予PCIA:舒芬太尼0.03 μg·kg−1·h−1。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及拔管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12、24 h及48 h静息与咳嗽时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4 h和术后48 h 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0~4 h、4~12 h、12~24 h、24~48 h及术后48 h内合计舒芬太尼用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结果
本研究共有80例患者入组,其中C组1例因术中改为开放式手术、1例因术后严重恶心呕吐中断使用镇痛泵予以剔除,K组1例因术后使用其他镇痛药物予以剔除,最终77例完成本研究,其中C组38例、K组39例。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ASA分级、年龄、性别比、BMI及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NRS疼痛评分比较
与C组比较,K组术后12 h咳嗽NRS疼痛评分降低(Z=2.12,P=0.034),其余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NR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时点QoR‑40评分比较
与C组比较,K组术后24 h和术后48 h QoR‑40评分均升高(t=7.93,P<0.001;t=2.15,P=0.035)。两组患者术前1 d QoR‑4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舒芬太尼用量比较
与C组比较,K组术后48 h内合计舒芬太尼用量降低(t=2.00,P=0.049)。两组患者其他时段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讨论
本研究发现,VATS术中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术后PCIA静脉复合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患者术后急性疼痛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并且早期恢复得更好,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围手术期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更多临床证据。
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也观察到围手术期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减轻了VATS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同时降低了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Suksompong等研究发现VATS术中持续输注氯胺酮0.2 mg·kg−1·h−1未能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其手术时间较短导致氯胺酮没有达到有效的血浆浓度,并且在两组均联合了多节段椎旁阻滞,进一步降低了氯胺酮产生的镇痛效应。因此,本研究给予了艾司氯胺酮静脉负荷量,并采用镇痛作用相对较弱的局部浸润麻醉复合镇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类似因素的干扰。在充分保障患者镇痛需求的前提下,最终观察到艾司氯胺酮在多模式镇痛中的镇痛效应。
此外,在本研究中,K组术后恢复质量更高,可能与艾司氯胺酮改善了患者术后情绪和睡眠质量有关。
本研究中有几点不足:首先,样本量是根据主要结局指标计算,而纳入患者手术方式多为肺段切除和肺部分切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由于样本量较小,无法消除影响,因此对于部分结局指标的统计效能相对较低;其次,由于伦理因素限制,本研究使用的艾司氯胺酮剂量较低,同时应用了帕瑞昔布钠和切口局部浸润联合镇痛,可能与艾司氯胺酮的镇痛效应相重叠。因此,接下来的研究应结合更大的样本量,更严密的研究设计来探索艾司氯胺酮在VATS术中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时机。
综上所述,本研究范围内,围手术期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缓解VATS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促进早期恢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徐州医科大学
ISSN:1673-4378
CN: 32-1761/R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