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超声造影发现结肠腺瘤一例
超声影像资料
患者,男性50岁,体检就诊。既往无明显不适。
病例影像结果分析>>
大肠经造影剂灌肠充盈后扫查所见: 自直肠至回盲部各段大肠依次清晰显示,走行及分布正常,肠壁层次清晰,粘膜面完整,横结肠可见一等回声团,大小约41mm×26mm,边界清,形态规则,与肠壁相连,随肠蠕动摆动明显,CDFI显示蒂部自肠壁可见条状血流信号。 超声血行造影所见: 经左侧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2.0ml。肠壁开始增强时间19秒,病灶开始增强时间21秒。动脉期呈均匀高增强,消退与肠壁同步。 超声提示: 横结肠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腺瘤可能) 手术证实: 结肠腺瘤。
病例讨论
结直肠腺瘤的讨论
01 概述
结直肠腺瘤为发生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结直肠中尤为常见的息肉状病变,属于结直肠癌前病变,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可发生于结直肠各段(约40%发生在右半结肠,40%发生在左半结肠,20%发生在直肠),大小不一,有蒂或无蒂,有时表面可见纤细的乳头状突起。 结直肠腺瘤按病理分型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混合型腺瘤。 目前研究认为80%以上的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肠癌从腺瘤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5-10年的发展期;癌变率主要和腺瘤的类型、大小以及合并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有关。
02 病因
结直肠腺瘤产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发现可能与饮食、肠道炎症以及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 吸烟、肥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如运动量减少(久坐不动)和高脂低纤维饮食等因素与此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03 临床表现
症状与腺瘤的大小、部位、病理性质等有关,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可有以下表现: 1.腹部不适、腹部疼痛,多为大的腺瘤伴发肠套叠、肠梗阻引起。 2.排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里急后重等。 3.粪便带血,常见为间歇性便血。 4.部分位于直肠的较大、带蒂腺瘤可在排便时脱落或脱出肛门外。
04 检查
鉴于大多数的结直肠腺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结直肠腺瘤的发现必须依赖结肠镜检查,确诊则需要病理学依据。 本病例为采用造影剂灌肠充盈法的肠超声造影检查所发现,此检查方法尤其适宜小儿、年老体弱以及无法耐受结肠镜检查患者,可作为一种结直肠癌初步筛选的方法。 超声造影不仅可清晰显示病灶所在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侵犯肠壁的程度和范围,也在观察肠系膜、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肝、脾、卵巢等脏器有无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此外直肠指诊、粪便隐血试验、钡剂灌肠X线检查也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
05 治疗
可以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激光、微波凝固等方法切除,也可以选择外科手术切除。有恶变者根据情况选择其他治疗(如放疗、化疗、手术等)。
06 预后
管状腺瘤切除术后复发者少见,但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切除术后常可复发,尤其是绒毛状腺瘤,且多发的腺瘤复发率高于单发者。对于经内镜治疗或局部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瘤患者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或广基的绒毛管状腺瘤患者,建议腺瘤切除后的第一年内3~6个月进行一次肠镜检查,第二年开始每年一次。
07 预防
结直肠腺瘤可以通过定期肠道相关检查,积极治疗肠道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等措施进行预防。对于有结肠息肉、结肠腺瘤、炎症性肠病病史的人群而言,应及时正确处理上述疾病,防止恶变。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