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手术机器人”赛道成下一个蓝海?强生、奥林巴斯、美敦力先后入场...
文章来源:Eshare医械汇
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
在整个手术机器人赛道,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垄断地位,但在其他细分手术机器人中,还蕴藏着更多待挖掘的蓝海市场。
01、ESD手术难以普及
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在内的消化道肿瘤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300万人中,消化系统来源(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胆囊癌)的死亡人数占了150万,基本上,50%的癌症患者,是死于消化系统肿瘤。
国内消化道肿瘤高发,ESD(内镜粘膜下切除术)手术成为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手术在国内却难以普及。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ESD手术的医生覆盖率仅为19人/百万人,而日本的医生覆盖率为181人/百万人,几乎相当于是中国的10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ESD手术难度高、医生学习曲线长,限制了ESD手术的推广普及。但近年来,在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及应用下,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为消化道肿瘤市场带来了转机。
02、ROBO医疗获千万A轮融资
近日,罗伯医疗(简称“ROBO医疗”)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其募集资金将用于“ROBO医疗”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产品的临床试验以及新产品的研发。ROBO医疗作为消化领域手术机器人的先行者,在柔性机械臂、并联手术机器人设计及控制、力反馈、机器视觉、自动手术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并率先将这些技术用于经自然腔道手术、超声诊断等临床领域。截至目前,ROBO医疗自研的消化内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已在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手术超百例,临床试验入组已进入尾声。
据了解,ROBO医疗旗下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产品采用了领先的微型连续体柔性机械臂方案,其直径可以达到3mm以内,在完成6自由度运动的同时实现了精准的主从控制,可达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扩展手术范围等功能。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对内窥镜手术的发展产生一定推动作用,此番ROBO医疗完成A轮千万元融资同样为赛道注入新活力。
03、消化内镜机器人的未来
手术机器人分类众多,主要包括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及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消化内镜机器人所属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赛道,通过将可控柔性内窥镜置于人体的呼吸道及消化道等自然腔道进行诊断及手术,主要可用于肺、肠及胃的检查或手术。全球范围内,强生、奥林巴斯、美敦力等医疗巨头企业先后进入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
截止目前,全球有四个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获美国FDA批准或取得欧洲CE标志认证,除了直觉外科Ion、强生Monarch,还有Momentis Surgical的用于阴道机器人手术Anovo、MedRobotics用于肛门、直肠和远程结肠的机器人Flex。整体市场仍处于发展早期。
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任何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获批,但已有多家手术机器人企业正在研发相关产品,主要包括堃博医疗、朗合医疗、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朗开医疗、普利医疗、巧捷力医疗机器人等。同时,目前国家药监局暂无批准任何于美国或欧盟推出的现有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手术机器人风口已至,以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潜力市场蕴藏着无限新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