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突发性闭塞,可诱发心肌缺血缺氧及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血管急性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必须进行及时治疗。目前临床大多选择急诊介入治疗,可达到明显的临床疗效,但是因为部分患者缺乏基本医学知识,导致在术后无法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1]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的护理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服务患者。
1、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
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
2、病因及发病机理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和紧张、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
3、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①过度的体力运动,连续肌体负重导致心肌缺氧,供血供氧不足。
②心情过于激动、愤怒,情绪变化过快。
③大量暴饮暴食过于油腻、高脂肪的饮食,导致血脂增加,加速血栓形成。
4、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①先兆: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②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③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持续约一周左右。
④胃肠道症状:上腹痛可是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也可是放射痛的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一般认为是坏死心肌对迷走神经的刺激。
⑤心律失常: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开始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⑥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血压下降常见,未必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7kpa(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睡者,则为休克表现。
⑦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室衰竭。可在发病最初的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出现。
5、术前准备护理
术前嚼服氯吡格雷600mg、肠溶阿司匹林300mg,然后将冠脉造影管置入病变血管内,以鉴别其受损害部位;依据血管造影调整球囊型号,若为闭塞病变处合理扩张,再联合扩张支架的使用,达到气道血管再通效果,急诊介入手术患者一般起病迅速,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患者病情转变迅速,因此预知能力在急诊介入手术中至关重要。护士应该在术中注意与主治医生的协调工作,全面了解主治医生的术后操作方法,护士应该熟练协助主治医生完成手术,同时对护理费用和处理方法同患者做好交流,以防止护患争议事件出现。
6.做好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护士应做好和患者间的沟通,及时为其答疑解惑,明确介入治疗的优势及作用。
②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在左下肢静脉处予以置管,再联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保持输液通畅,做好抽血准备,还应依据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合理使用抗凝药。
7、做好术中护理
①心电图监测:患者步入导管室时,导管室护士应详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再联合心电图指标,做好不良事件预防;若患者表现低血压、休克,可合理使用多巴胺药物,若仍未改善,可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但应精准把控造影剂剂量,预防肾动脉损伤。
②护理配合:正确向医师传递各类药物、器材,反复核对导管、导丝和支架等是否满足标准,待各项审查无误时方可传递;详细记录患者血压、意识、等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
8、做好术后护理
①胸痛:介入治疗完成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预防情绪紧张导致的冠状动脉痉挛等问题;详细评估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鉴别是否出现血栓,再联合皮肤组织温度和颜色的把控,及时处理。
②抗凝药: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预防支架内栓塞。
9、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突发性闭塞,可诱发心肌缺血缺氧及心肌坏死。介入治疗术后一系列症状,一方面与实施介入术的操作人员相关,另一方面与患者在到达急诊室后再到达介入导管室内完成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相关。合理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医护协助能最大可能地缩短这一时间。术中整体护理配合充分,反应迅速,确认无误地遵照医生的医嘱以及各类手术用具的传送 [2-5] 。严密监控患者情况变化,准确发现心电图和有关体征的改变状况,并尽快报告医生,协助他们进行紧急处置措施。术后告诉患者有关注意事项,日常生活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给予合理指导。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赖春风,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179-181﹒
[2]裴小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4):197-198﹒
[3]孟云丽,郭林林,陈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5):99-101﹒
[4]郁锋玲,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3):14-16﹒
[5]罗莹怡,蹇祥玉,陈春棉﹒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29):3630-3632﹒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侯新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