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智汇第四十五期·精粹】顾健腾教授《TAVI术中循环崩溃转危为安一例》
01知识讲座
病史摘要
基本情况
70岁老年男性,身高169cm,体重74kg (BMI=25.91)。
主诉
反复活动后心累、气促2+月,加重6天,晕厥一次。
现病史
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爬坡、上楼梯)后心累、气促,无胸痛、大汗、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下肢水肿等不适,病程中黑曚两次,1月前发生晕厥一次,就诊当地医院,ECG示:窦性心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异常Q波、ST-T改变。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老年退行性病变,中度主动脉瓣狭窄 (AS) 伴轻度关闭不全 (AR);左房增大,左室壁稍增厚,搏幅弥漫性降低,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增宽,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高压 (中度);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舒张功能不全 (1级)。头颈部CTA未见显著狭窄。给予调脂稳定斑块、利尿、止咳、抑酸护胃等治疗。近日上述症状加重遂就诊并入住我院心外科。
既往史
2年前因“右下肺背段结节” 行“胸腔镜下右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检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余无特殊。
个人史
吸烟10+年,约每日3-5支,30年前已戒烟;偶有饮酒,20+年;无冶游史。
婚育史
适龄结婚,配偶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夫妻关系和睦,育2男。
家族史
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大儿子患心脏病,其余子女健康状况良好,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病。
体检及辅助检查
体检
一般情况
HR116次/分,BP101/67mmHg,RR20次/分,身高169cm,体重74kg;意识清醒,无疼痛,语言交流无障碍。
专科情况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16次/分,主动脉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余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周围血管征阴性。
ECG
院内: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电轴左偏。
院外:窦性心律、完全左束支传到阻滞、异常Q波、ST-T改变。
心脏彩超
心脏及大血管径(mm): 升主动脉43;右室18;肺动脉28;主动脉瓣环25;右室流出道25;室间隔9.2;右房横径42;主动脉窦部36,左心房44;左室59,主动脉窦管29;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方向反向、搏幅平缓;左室后壁厚9.7,搏幅平缓。
瓣膜特征:二维: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回声均匀,形态结构正常,开闭未见缝隙,主动脉瓣回声增强增厚,似可见三个瓣叶回声瓣口流速3.5m/s,压差50mmHg,平均压差23mmHg。M型:二尖瓣前叶呈双峰,后叶反向。
左心收缩功能测定: EF =31%,FS = 15%,EDV=165ml,SV=51ml.
脉冲及彩色多谱勒综合描述:降主动脉起始段流速1.0m/s; 估测肺动脉收缩压60mmHg
印象:
(1)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中度狭窄轻度关闭不全
(2)左房增大,右房、左室稍大;升主动脉增宽
(3)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4)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反流
(5) 肺动脉增宽,肺动脉收缩压中度增高,肺动脉瓣轻度反流
DSCT和CTA (冠脉)
优势型: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
起源:左主干起源于左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窦。
左冠:左主干(LM)未见斑块及明显狭窄。左前降支近段 (pLAD)管壁可见非化斑块,管腔狭窄约54%;中段 (mLAD) 管壁可见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约28%;远段 (dLAD) 末见斑块及明显狭窄。左回旋支 (LCX) 未见斑块及明显狭窄。
右冠:右冠状动脉近段 (pRCA)管壁可见化斑块,管腔狭窄约5%;中段 (mRCA)、远段(dRCA)未见斑块及明显狭窄
印象:(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CAD-RADS 3级:左前降支近段 (pLAD) 管壁非钙化斑块管腔中度狭窄;中段 (mLAD) 管壁非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pRCA)管壁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2)心脏增大;纵隔淋巴结显示。
DSCT和CTA (胸腹头颈)
胸腹部CTA: 升主动脉增宽,肺动脉干增宽,径约4.7cm;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弓及其上三支血管、胸腹主动脉、左肾动脉起始段、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双侧骼总动脉、右侧骼内动脉多发粥样硬化斑块,管腔不同程度稍狭窄,以腹主动脉下段明显,其中腹主动脉见棘状突起;胃左动脉起自于腹主动脉。
头颈部CTA:双侧颈内动脉C4-7段管壁混合性斑块,管腔轻-中度狭窄,左侧椎动脉可疑少许软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全程较左侧细小;TCD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印象:(1)血管:@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增宽,@多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稍变窄腹主动脉小溃疡形成;3TCD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2)肺脏:双肺间质性肺水肿,建议治疗后复查除外炎症可能,双侧胸腔积液。左肺下叶钙化灶;右肺下叶术后,残余右肺慢性炎;双肺结节,考虑炎性或增殖灶。(3)肝囊肿;贲门旁淋巴结钙化。
生化检查
血脂检测+肾功检测+肝功检测(静脉血): 尿酸UA) 553.00umol/L↑; 尿素8.6mmol/L↑,肾小球滤过率69.77ml/min↓,谷氨酷转氨酶 84.3U/L↑,总蛋白 65.1,球蛋白23.7
血沉:32mm/h↑
糖化血红蛋白:7%↑
心肌钙蛋白: 0.112ug/L↑
B型钠尿肤(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前体(NTproBNP)3703.00pg/ml↑
血常规:白细胞数目(WBC) 9.59x109/L↑、血小板数目(PLT)17x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Neu#)6.95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72.50%。凝血功能正常。
TEG和甲功:正常
诊断与手术
术前诊断
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中度高压,左心室增大,心功能III级;
升主动脉增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肺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尿酸血症;
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到阻滞;
右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
腹主动脉小溃疡;
双侧胸腔积液;
双肺结节;
肝囊肿。
手术方式的选择
开胸换瓣手术
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可行升主动脉成形术,但患者年龄大,EF值低 (31%),心功能差BNP高,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外科手术高危,开胸手术面临围手术期低心排、肝肾功能损伤、呼吸功能衰竭等风险,同时住院时间长。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同样存在围手术期低心排、肝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风险,同时患者术前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术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性高,微创手术面临瓣膜移位、瓣环撕裂、冠脉堵塞、循环崩溃等需要中转开胸手术的可能。
就治疗方案利弊性详细与患方沟通后,患方选择行TAVI手术治疗。DSA下经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主动脉造影术+主动脉瓣植入术+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
术前评估
麻醉评估
ASA分级:III级
MET分级:4个MET
NYHA心功能分级:III级
困难气道评估:张口度>6cm,甲距离>6cm,颈部活动不受限,气管居中
Fried衰弱评分:衰弱综合症
专科评估
TYPE1型二叶瓣,轻度钙化,左右可见钙化脊,钙化呈单边分布,无冠窦侧几乎无钙化,左冠高度低,右冠高度可,法式窦结构大,心脏呈横位,角度约64°,左室大小尚可,心尖部局部心肌薄弱,升主动脉可见增宽,最宽处约45.5mm。
麻醉管理
麻醉诱导
诱导前监测: 常规心电、SaO2监测,左烧动脉ABP监测,预置胸外除颤电极。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 (0.01~0.1ug/kg/min)持续泵注·麻醉诱导:咪达仑、依托咪、 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常规剂量诱导后气管插管口
麻醉维持
麻醉维持:异丙酚2-2.5 ug/ml、舒芬太尼0.2-0.3ng/ml血浆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钱(0.1mg/kg/hr)泵注;右美托咪定 (1ug/kg输注10分钟后调整为0.5ug/kg/h) 泵注等诱导后监测:右颈深静脉CVP监测、体温、尿量、TEE、ACT、血气、TEG,在透视及TEE下将临时起搏电极经右颈深静脉置于右室近心尖处。
容量管理
策略: 适度扩容,保持血红蛋白水平(>100g/L)
术中情况
血管入路及RVP
路径:经左股动脉置入6F导管鞘,右股动脉置入5F动脉鞘,3000U肝素行肝素化。经左股动脉鞘管置入超滑导丝,先后引导多功能造影导管和AL1导管至主动脉根部,行左右冠脉造影和跨主动脉瓣测压评估。经右侧股动脉置入球囊于主动脉瓣处。
快速心室起搏 (RVP): RVP前维持SBP约120mmHg,MBP约75mmHg,RVP起搏心律180次/分,持续5-10s,MBP降至50mmHg左右时,行造影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
球囊扩张后循环崩溃
第一次扩张:TEE评估效果不佳,血压下降,经上调微量泵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后,血压回升;
第二次扩张:待SBP升到100mmHg以上后,实施第二次球囊扩张,血压骤降至37/27 (30) mmHg,HR95次/分,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及静推肾上腺素基本无效,此时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可见颈内静脉液体返流;
处理:考虑扩张造成关闭不全,同时患者术前心功能差、EF值低、左心室大,球扩后循环崩溃,立即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维持SBP60mmHa以上,同时快速置入人工瓣膜。
植入瓣膜
瓣膜类型: AD29(浙江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瓣膜置入后循环状况及处理:快速装瓣,RVP和暂停呼吸,置入介入人工主动脉瓣置入器,精确定位并释放主动脉瓣,退出置入器。RVP结束后将起搏器调整至50次/min按需,并恢复机械通气。经TEE评估瓣膜置入效果可,但血压仍未回升,反复多次静推肾上腺素 (1-2mg/次),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维持SBP>60mmHq。按压16min时出现室颤,行电除额后恢复窦性心律。静滴碳酸氢钠纠正代酸,复查血气并予以补钾纠正电解质素乱,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静脉泵注。抢救约50min后循环趋于稳定。
术中TEE检查
经TEE评估左右冠显影良好,且无心包积液,手术顺利,术毕带气管插管安返心外科监护室。
术后情况
术后第1天
自主心率可,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无明显瓣周漏。
术后第2天
意识清醒,拔除气管导管,血气: pH 7.48, PCO2 35mmHg,PO2 143mmHg,Na+ 136mmol/L,K+4.2mmol/L, Lac 0.9mmol/L,HCO3 26.1mmol/L,TCO2 27.2mmol/L, BE 2.7mmol/L,SO2 99%,THbc122g/L, Hct 37%
特殊情况
术后第4天,14:50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进而室颤,实施心肺复苏后(大约10min),患者意识清醒。
出院时情况
共住院13天。日常活动无心累、气促,切口无疼痛,无咳嗽,咯痰,无胸痛、大汗,无黑朦、晕厥等。进食量可夜间安静休息。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听诊呼吸音无低下,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音无低顿,胸前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好,四肢温暖。切口敷料干燥、无渗出。
讨论
病例小结
患者特征
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心功能脆弱,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心肌储备能力有限,对缺血比较敏感
循环崩溃原因
在球囊充分扩张后,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返流,加剧心脏负担,心脏几乎无法有效射血,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当置入输送系统后,未完全展开的支架瓣膜可能一过性阻塞左心室流出道,冠状动脉供血急剧下降,导致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
成功抢救的经验
快速释放瓣膜后,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评估瓣膜位置、功能良好,食道超声监测下无心脏破裂等并发症,持续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持续肾上腺素等药物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保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左心室功能逐渐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后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脏复跳,成功抢救。
02讨论环节
程波教授:惊险的高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被医生团队快速准确的植入瓣膜,并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手术过程和应急方案带给大家一些经验和启示,接下来,有请各位教授展开讨论。
程伟教授:从外科角度分析循环崩溃的原因:
1.患者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心功能脆弱、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心肌储备能力有限,不能承受大量的负荷;
2.外科手术过于追求完美,增加了风险。在球囊充分扩张后,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返流,加剧了心脏负担;
3.医生在术中的耐心不足,第一次扩张和第二次扩张的间隔时间较短;
4.反流和缺血两个因素也是导致循环崩溃的重要因素;5.团队分工和配合需要进一步细化,手术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6.不用盲目“极简主义”理念,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
乔欣教授:从麻醉医生的角度出发,从本次病例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1.在前期的术前评估和患者沟通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例详情,和团队成员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为后续的麻醉方案制定和风险应对做出充足的保障措施;
2.面对高龄患者,在用药管理中需要以谨慎的态度面对,分析相关药物对于患者造成的可能性影响;
3.重视患者的特殊情况,及时避免治疗措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4.提升自身经验和团队抗风险能力,患者遇到危险情况时医生需要及时做出应对,保证患者转危为安;5.注重治疗细节,防止刺激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舒海华教授:面对这类高难度手术,最重要的就是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的良好配合,在术中遇到循环崩溃,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需要及时分析,从过往相关病例中总结经验,在术中操作时可以快速准确的防范和应对风险。
03会议总结
感谢各位教授的经验总结和分享,让线上线下的麻醉同道可以准确的识别高危人群。造成循环崩溃的原因,除了本次病例中分析的高危因素,还有手术时间较长、快速心脏起搏、治疗措施的反复等因素,想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特别重视前期的风险评估。在术中关键的节点,如快速心脏起搏的阶段,团队成员需要充分配合,提前优化循环动力学参数避免患者循环崩溃。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