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该带量集采了!
来源:体外诊断价值圈 作者:老陈
当下体外诊断市场,判断一个技术平台和终端应用的不断成熟,老陈觉得有三个指标很关键。
第一个指标是CDMO市场越来越活跃,第二个是相关原料市场越来越卷,这两个都是偏上游的指标;第三个指标是医保“盯上了”。
从此前安徽发光集采和江西肝功带量的政策意图来看,主要是面向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的细分品类。
如果从上述维度推演,医保极有可能正在剑指化学发光领域。
今年3月份,在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表示,2023年将由安徽省牵头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
而从这次CACLP展会,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化学发光已经遍地都是。
化学发光赛道到底有多香
最近圣湘、九强开始进入化学发光领域引起广泛热议,达安基因的化学发光产品同样在CACLP亮相,其他没有报道的就更多了。
在化学发光今年极有可能面临集采的背景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不停的往里钻,然道化学发光领域真有黄金?让几百家企业都一起往里挖。
标记免疫技术走到今天,从最初的放射免疫到当下如日中天的化学发光,似乎没有看到在免疫方法学里面,还有哪种免疫技术能像化学发光替代酶免、时间分辨一样,把化学发光替代了。
生化免疫流水线为主的大型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似乎就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在二三甲的终极应用场景。
而围绕化学发光的技术升级和延申,最近几年,体外诊断行业的创业者们也一直在互卷,直接化学发光、间接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光激化学发光到流式荧光+化学发光,单人份小发光,全自动小发光等等。
化学发光仪+试剂+校准+质控,这套系统在国内乃至国外都还没有谁能做到完美,好比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新产业、安图、迈瑞的检测菜单都有自己的主打项目,也并不是所有检测菜单项目都结果完美。
或许这也是化学发光有的卷,看起来香的原因之一吧。
综合多方数据,到2021年底,国内化学发光市场约300亿元,占免疫诊断市场约88%。
(1)外资份额:228亿元,其中,①罗氏诊断105亿元,占35%;②雅培84亿元,占28%;③贝克曼21亿元,占7%;④西门子医疗18亿元,占6%;
(2)国产份额:72亿元,其中,⑤迈瑞18亿元,占6%;⑥新产业16.5亿元,占5.5%;⑦安图15亿元,占5%;⑧迈克6亿元,占2%;⑨亚辉龙6亿元,占2%;其他10.5亿元,占3.5%。(主要为国产企业,因此归入国产份额,这里有很小一部分外资,暂不计)
从上述数据看来,局面也很残酷,化学发光市场,4+5格局似乎已定,剩下几百家抢10亿份额!
当然,这仅是参考数据,从14亿中国人的大市场和全球市场来看,化学发光还有剩余机会,只是要颠覆头部先行者,很难,毕竟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强者恒强的时代。
从挖一挖的角度来看,化学发光领域,机会总是有的,多与少的问题。
趁着还没集采,赶紧挖。
集采即将来临的话,做好准备了吗
如果化学发光要集采,大概率都是在肿标、术前、激素等大类里面挑一个或者几个品类。在老陈看来,不管集采啥,做好准备,随时战斗就行了。
生化带量集采,已经有很多企业踩了坑了。
给某些生化试剂厂家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少则几百万、几千万,多着甚至上亿。如果化学发光集采,你们家因为政策解读失误,损失上亿的利润,老板自己都得把自己开了。
可见,搞清楚集采规则是有多重要。
就好比肝功带量集采规则,从江西医保局对外公布的所有相关公告来看,真的认真看了又搞清楚了,就能拿到99分,冲刺100分。
只可惜,涉及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上,肝功带量依然有很多IVD企业决策失误,甚至犯低级错误导致出局。
可见,在面临集采的大事件上,老板亲自坐镇都是应该的。
不知道,在化学发光极有可能集采的当下,几百家化学发光赛道的企业是准备忙着开发医院还是忙着对付集采。
前段时间,和一个外资IVD企业的一级代理商交流,对方说,上半年就已经在做化学发光集采应对了。
可见,真正有嗅觉的,都是在暴风雨来临前,早已做好准备。
小总结
体外诊断行业在国内发展到今天,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出现,很多体外诊断企业的现金流不会到现在的量级。可见,顺势而为是多么重要。
有句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另一句话却说,事在人为,天道酬勤。
从很多IVD企业发展来看,时代红利代代有,只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下,不同的人和企业享受罢了。
在体外诊断行业内卷与集采并行的当下,随大流还是勤练内功,三五年后又是另一番风景。
就IVD行业从业者而言,专业素养会越来越重要。
声明:本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