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绝望中的希望丨吉大一院肺移植青年突击队参与吉林省首例ECMO桥接双肺移植患者救治工作

2023-06-03 09:54

吉大一院副院长于家傲在疑难病例讨论会上评价这个病例时说到:“器官移植是打开重患诊治大门的一把钥匙。致敬在黑暗中前行的医疗勇士们,这例患者治疗的成功,凝结着患者的坚韧,医生的坚持和供体的无私。

2022年10月26日,伴随着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吉大一院急诊内科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17岁的明明(化名)。根据本人描述,他因为情绪起伏,一时冲动,服下了致死率最高的除草剂——百草枯。明明的父亲现在已年近60岁,身患疾病多年。明明在服用百草枯后第一时间到当地医院进行洗胃治疗,当地医院面对急速恶化的病情告诉孩子的父亲:“去吉大一院吧,也许那里还有生的希望,我们已经束手无策了。”

父亲把儿子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到了吉大一院身上。但是,当医生交代完百草枯的毒性之大、后果之严重以后,父子俩几乎天天以泪洗面。百草枯是一种会造成全身毒性损伤的致命毒药,对肺脏的毒性损伤最大而且不可恢复,会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渐加重,患者最终会死于肺脏的重度纤维化。明明的症状果然应验了全部疾病进展过程,从最开始的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到开始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中毒后第20天,明明呼吸衰竭进展快速,吉大一院紧急为他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面对无法挽回的肺脏损伤,吉大一院胸外二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肺移植负责人李洋为明明紧急进行了肺移植评估,争取最大可能性为其寻找肺脏捐献供体。临床观察发现,上呼吸机仍然无法保证他的氧气需要,为了能让他坚持等到肺源到来并实施肺移植手术,吉大一院移植团队为其紧急上ECMO(体外膜肺)维持呼吸。明明家庭十分困难,收入来源有限,面对昂贵的肺移植治疗费用,看到希望的父亲再次一筹莫展。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吕国悦,院长刘彬,副院长王海峰,移植中心执行主任傅耀文等领导高度重视此病例,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吉大一院基金会对明明的肺移植手术进行资助,解决了明明“移植之路”的费用问题。

很幸运,恰逢中国肺移植第一人——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兼国家卫健委肺移植数据中心、肺脏移植质控中心主任,无锡市器官移植研究院院长陈静瑜来吉大一院进行会诊手术,当他听说了这个少年的悲惨遭遇后,同意帮助其进行肺移植手术。

更加幸运的是,吉大一院很快收到符合患者移植标准的肺脏供体捐献消息。准备手术前,吉大一院肺移植MDT团队(胸外二科主任李洋、教授崔有斌,呼吸科主任彭丽萍、副主任李丹、医生唐颖,ICU科主任张东、医生陈颖、医生郭建杏,心脏外科主任马大实、第二手术室护士长王刚、输血科负责人王晓宁,麻醉科副主任宋雪松、副教授李新白、副教授滕士勇)联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黄曼紧急组织了术前会诊,尽可能考虑到一切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会诊结束后,胸外二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开始着手术前准备,药品清单,血液检测设备,ECMO设备,备血情况等等。胸外二科、重症医学科、ICU科青年医护人员(胸外二科蔡宏飞、孟凡宇、姜金东、李聪聪,ICU科陈颖、郭建杏,呼吸科唐颖,胸外科护理平台程海娇)临时组建肺移植青年突击队,经过通宵达旦的不懈努力,详尽地准备好各项肺移植术前事宜,等待手术的开始。2022年11月20日,在明明中毒后一个月,终于实施了肺移植手术。手术过程中,吕国悦、刘彬、王海峰、傅耀文均前往手术室,关注手术情况。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父亲泪如雨下,激动地跪在了陈静瑜的面前,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明明的肺移植手术是吉林省第一例ECMO桥接的双肺移植手术,吉大一院移植团队创造了新的丰碑,ECMO桥接抢救性肺移植的成功标志着吉大一院肺移植技术迈入更高台阶,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定会造福更多吉林省乃至东三省终末期的肺病患者。他的围手术期管理对于吉大一院医护团队同样是很大的考验。ECMO应用后,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存在异常。

同时,患者虽然肝肾功能中毒后在逐渐恢复,但仍然处于异常状态。面对复杂的病情,经验的缺失只能用勤奋去弥补。术后48小时,患者生命体征没有稳定前,李洋、崔有斌,张东等专家带领肺移植团队成员,寸步不离守在医院,随时备战解决一切突发情况。青年突击队成员,每两人一组,24小时轮流值班,进入到了高强度的连续作战模式,全力保障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虽然手术创伤很大,吉大一院的医护团队仍一起大胆、科学地为其制定了快速康复计划,在明明没有脱离呼吸机的时候,就开始为其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以及呼吸的训练。呼吸治疗师常益益无论每天工作多繁忙,都会按时到明明床前,不辞辛劳地帮助其康复。逐渐清醒的明明,面对陌生的重症监护室环境,逐渐产生了焦虑情绪。为了缓解他的焦虑,耐心有效的情绪疏导成为了每一位照顾他的医护人员的必修课。

重症医学科护理平台护士长昝涛、胸外科护理平台护士长赵勇一起为明明的护理召开工作布置会议,强调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邀请心理卫生科副主任田润辉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患者成功渡过危险期后,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他的所有并发症,医院肺移植团队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近半个月。因为抵抗力差,且移植后需要连续吃抗排异药物,明明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气道感染,气道伪膜生长迅速。如果没办法有效控制伪膜生长,将会阻塞气道导致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只能采用频繁的气管镜治疗。明明刚开始对气管镜治疗非常恐惧,每次检查前都会心率血压飙升。治疗团队讨论后决定对患者情绪疏导的同时给与静脉复合麻醉下的气管镜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因为感染中,每次气管镜治疗都需要1小时左右,对医生、患者体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过积极的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的气道感染逐渐好转,也不再提起气管镜检查就紧张的不行。在肺移植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明明从呼吸机辅助呼吸,到高流量吸氧,再到脱离氧气可以短暂行走。成功的肺移植手术让他再次感受到了自由呼吸的喜悦。 此病例也在吉大一院最近一期的疑难病例讨论会上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广大业界同仁的高度评价。吉大一院副院长于家傲在疑难病例讨论会上评价这个病例时说到:“器官移植是打开重患诊治大门的一把钥匙。致敬在黑暗中前行的医疗勇士们,这例患者治疗的成功,凝结着患者的坚韧,医生的坚持和供体的无私。

生命是无限渺小的,但可以无限宏大,他希望吉大一院的器官移植工作在党委书记吕国悦的带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精进,成为吉大一院的一张鎏金名片。” 明明在恢复后和父亲去公园散步时,父亲说道:“感谢吉大一院,挽救了孩子生命的同时也挽救了我的家庭,能再次和儿子一起散步,真的特别开心,这是我最高兴的一个春天。”一个年轻的、即将枯萎的生命在吉大一院医护们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再次绽放,感恩心有大爱的器官供体捐献者们,吉大一院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步履不停、勇攀高峰!

10151685748299174

(患者明明的吉大一院ECMO桥接双肺移植手术团队术后与陈静瑜院长合影)

36891685748299356

(患者明明出院当天与吉大一院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END

来源丨团委 胸外二科

科室撰稿丨王俏  蔡宏飞

科室审阅丨王俏  李洋

编发丨宣传统战办公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吉大一院,气管镜,呼吸机,肺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