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王世平:打破障壁,集全市之力建设医学影像中心

2023-06-02 09:43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据悉,安宁市医共体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影像的质控活动,包括病例讨论。

“安宁市医院资源整合以后,安宁市医共体建设成为了我省改革发展的一个成功的经验,得到了省市各级政府的肯定。安宁市医疗共同体区域影像诊疗中心成立于2019年5月。中心以云南昆钢医院放射科为主体,是云南省级重点专科,下设安宁市人民医院及安宁市中医院两个分支机构,两院合并更名为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方院区及连然院区)。医学影像中心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推动云南‘百县工程’影像中心高质量发展,国家‘千县工程’医学影像中心指南宣贯会云南站在安宁召开。”

4月28日,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健康界主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千县工程”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县域医学影像中心指南宣贯交流会上,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医政医管局局长黄兴黎高度评价了安宁市医共体医学影像中心的建设成效。

2021年11月,《“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发布,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组建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在我国多地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当中,医学影像、远程心电等医疗资源的共享都是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抓手,乃至成为一方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起始点。

那么,依托优异的医共体建设成果,安宁市又是如何建好、用好县域医学影像中心的呢?围绕这一问题,近日,《健康县域传播平台》专访安宁市医共体影像中心主任王世平。

98231685660565824

王世平

凝心聚力创建中心

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其“1+2+X”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模式在云南医改中表现突出。

“1”指医共体建设以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昆钢医院)为龙头;“2”指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两所医院作为医共体枢纽;“X”则包括6家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个村卫生室为医共体成员单位。

王世平便是以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的身份,挂帅医共体影像中心。

2017年11月,安宁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起步。彼时,如何让三家医院(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的影像科职工拧成一股绳,让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成了王世平的首要任务。

2501685660566103

“一开始是思想培训,我们不断地开会,思想融合”王世平说道,“过去三家医院之间是很少往来的。开会可以说是破冰,目的是让大家明白医共体的概念和意义,在思想上形成统一。”

仅仅是开会自然难以达到思想统一的目标,而王世平也注意到,三家医院影像科的技术水平并不平衡,业务范围也所有不同。“医院、政府给我们昆钢医院(现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的学习机会更多,我们的情况要比另外两家医院好一些。”

因此,王世平开始更多地组织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影像科的职工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曾有职工为此感谢王世平:“我工作到现在从来没出过省,感谢王主任给我到深圳培训的机会。”

在安宁市医学影像中心成立以后,王世平有了更多的机会派中心职工外出学习。“他们去华西医院,去昆明,去北京……不断地培训,大家都非常高兴。”

影像检查的同质化、标准化水平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与否。因此,在鼓励职工“走出去”的同时,影像中心每年还会举办学习班,进行技术同质化的内部培训。

19741685660566248

整合人力资源的另一个关键点是绩效管理的统一,王世平直言:“没有绩效整合,人力就不可能真正地整合。”

倘若在医共体建设反而损害了职工们的权益,那工作必然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又要保证绩效能够反映职工的工作状态,发挥绩效“指挥棒”的作用。对此,王世平表示,一方面得益于医共体建设的顶层设计,在绩效管理方面,上级领导给予了影像中心充分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人力资源的整合,影像中心的业务量逐渐增加,人员调度也更加合理。“原来上夜班的人员都很紧张,现在干活的人多了,每个人的压力也相对小了。”

另一方面,三家医院的绩效管理又与HIS系统挂钩,而在医共体建设初期,各院区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不同的系统之间无法做到互联互通。

直到2020年7月,三个院区的信息系统全面打通,于是王世平宣布:7月正式整合。

“一开始大家还有比较乱,有人说我太着急了,建议再缓一缓,”王世平回忆道,“其实我们前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人员调整都已经定好了,最后我也只是缓了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影像中心的真正落地非常顺利。之后,在安宁市政府和医共体领导的支持下,影像中心的互联互通范围进一步从三个院区拓展到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达到了整个区域的互联互通。

十年苦学,从专科生到科主任

除了因技术精湛和管理有效而在院内饱受好评以外,王世平的精力充沛也常常引起同事们的惊叹。有些年轻的职工会感慨:“王主任你体力太好了,我们熬夜都熬不过你啊。”

王世平微微一笑,说:“这些都是年轻时候的基础。”

王世平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村里缺医少药。会抓中药、能打针的村医便是王世平童年时的偶像。自初中开始,他就立志从医。上高中时,学校距离王世平家40余公里,当时,上学的路上还没有通公交车,他平均一到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

那些在土路上烙下的脚印、挥洒的汗水,没有挫败王世平学医的志向,反而将他的意志锤炼得更加坚韧强劲。

王世平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专科院校的门槛,他在志愿填报里写满了各个医学院的名字。80年代,教师同样是一个社会紧缺又人人向往的好职业,王世平所在高中的校长就曾问过他,为何不考虑上“师专”而去医学院。

他回忆道:“那时候其实根本不懂志愿填报,我就觉得医生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只要能让我学医就可以了,别的事情都没怎么考虑。”

1988年,王世平毕业于云南省卫生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云南昆钢医院,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及放射治疗。2010年他再一次实现了自我突破,取得了本科学历。

在云南昆钢医院,王世平一干就是30多年。

“刚来医院的时候我压力很大。”王世平说道,“和我同期分配到医院的28位毕业生当中,只有我和另一个中专生,其他26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王世平破解压力的方法是学习,他不断地学习,努力追赶其他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25岁的王世平,晚上9点同爱人一起哄孩子睡觉,之后自己在厨房里看书学习,一直到学到凌晨2点才肯入睡。早上6点半,他又早早起床,利用上班之前的时间锻炼身体,之后在午休时间补一补觉。

这样的作息,他坚持了近十年。

93671685660566463

“所以当医生必须不怕苦不畏难,医生要终身学习,学习总归是辛苦,我就是苦出来的。”王世平总结道,“其次,我们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总结、做好人生计划。每年的工作要有一个计划,明白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五年的计划、十年的计划,这些都可以做。”

强基层,影像中心在行动

如今,安宁市医学影像中心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术室团队,医院的介入血管外科也在中心名下。影像中心能够独立处理多种临床重要疾病并开展多项临床先进技术,如:冠脉CT、CT灌注、MR灌注、MRS、功能MR、核素粒子植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治疗等。

如何发挥好影像中心的功用,王世平也有自己的计划。他告诉《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记者,今年他的重点工作将是带领安宁市中医医院影像科开展科研工作。

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在医共体内实现互联互通的今天,移动CT每天都在各家卫生院巡回,专家工作站开设到卫生院内,包括王世平在内,影像中心的骨干们定期下沉到卫生院提供帮扶。“老百姓觉得CT和专家都到家门口了,非常方便,非常高兴!卫生院的业务量也逐渐升上来了。”

96951685660566672

有了一段时间下基层的经历后,王世平注意到基层医疗机构欠缺的已不再是影像检查能力,而是影像诊断的能力。为此,影像中心开始为基层培训一批影像诊断人才和影像技术人才。

“从宏观角度看,基层影像能力的提升和上下转诊的落实分不开。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提高了,患者愿意去了,这样它们就能为县医院提供病人,而县医院能够把病人留在县域内,获得效益。”王世平评价道。

12301685660566836

据悉,安宁市医共体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影像的质控活动,包括病例讨论。尤其是对所有基层卫生机构涉及有关影像中心的人员,要全部集中做一次质控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每个月进行反馈、通报和整改。

责任编辑:杨宇轩

审核:王军

8799168566056695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安宁市医共体,王世平,病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十大人气案例榜单揭晓!
    打开APP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 投票通道开启了!
    打开APP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