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故事丨李大伟:怀仁心、精医术、诚医德,勇担医者使命
众所周知,创伤骨科在外科领域中属于较为辛苦的专业,手术量大且急诊多,手术精细且时间长。一些手足类的创伤手术要求高度微创、精细,血管壁薄如蝉翼,需要在显微镜下把比头发丝还细的神经和血管用细针、细线进行吻合,一上手术台,医生需要保持固定姿势,连续操作几个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直至手术完成。这样的强度不仅对医生的医术,就连体力与耐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而这样的手术台,威海市立医院创伤骨科李大伟从毕业至今,一站就是15年。“医术不精不足以治人,心术不正不足以为医。”这是他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他时刻秉持“艺无止境”的信念,不断汲取先进诊疗知识、积累临床诊治经验,潜心钻研专业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受到了业内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1.显微之处见精湛,全力保住患者“饭碗”
半月前的一个晚上,一名小伙子左手的拇指被机器割伤,末节自甲根部完全离断,疼痛和焦急让小伙子满头大汗,手里捧着“断掉的拇指”央求李大伟一定要帮他接回断指。李大伟认真查看患者伤情,诊断为左手拇指完全离断伤。手术难度极高,时间很长,且成活几率较低。 面对小伙子强烈的要求与他期盼的眼神,李大伟换位思考,认为小伙子年岁不大,以后人生路还长,残缺的手指可能会给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想到这里,李大伟依据多年锤炼的技能,决定勇担风险、放手一搏,迅速召集科室显微外科团队开展断指再植手术。
随着患者被推进手术室,消毒,麻醉,手术团队就位……一系列术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得进行,李大伟和团队人员沉着冷静,默契配合,凭借丰富的显微镜下操作经验和扎实的功底,在高倍显微镜下屏心凝气,仔细寻找纤细如丝、薄如蜂翼的血管神经,用比头发还细的缝线一针针精细缝合,如同“绣花”一般,小心翼翼,精准仔细,不敢有半毫差错……这台超级显微外科手术整整进行了四个半小时,凌晨五点,手指血管神经顺利接通,断指接上了,患者手指再植成功了!
术后1周,看着红润的拇指,患者激动地拉住李大伟的手不住的表达感谢,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工厂员工,依靠双手吃饭,保住这手,就相当于保住了他饭碗。 作为威海市立医院创伤骨科“手足外科领域的带头人”,李大伟在手、足、踝外科专业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担任山东省医学会手足外科分会委员、第一届山东省医师协会手足外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手足外科分会再植再造委员会委员。参加工作15年以来,开展断指再植、转移皮瓣手术成功率高于98%,填补了医院“断指再植”领域的空白。
2.徳术并举现真情,不忘初心勇攀高峰
“医院治本,救死扶伤;医生之本徳术并举。”谈及医者初心时,李大伟这样说道。医者仁心,无怨无悔,李大伟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秉承"做一台手术,出一台精品"追求卓越极致的情怀,不断锤炼技艺,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真诚为患者服务,曾多次被评为“患者最满意医师”称号。 他时刻牢记“艺无止境”的信念,积极进取、勇攀技术高峰,在科室主任的领导支持下,他带领手外科团队经过多次进修学习,常年厉兵秣马,磨砺出了过硬、精湛的技能,将显微外科技能浓缩成一把手术刀,服务病患,十余年来完成了近百例断肢(指)再植、转移皮瓣、游离皮瓣、血管神经移植等显微外科手术,达到威海地区显微外科的领先水平。
在高质量完成日常教学、科研、查房、手术、门诊等工作的同时,李大伟兼职住培带教老师、骨科基地住培秘书和创伤骨科住培秘书等多项职责,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住培带教老师”“优秀住培秘书”等荣誉称号。作为科室副主任主动承担科室管理工作,协助科室主任完成各项任务,经过多年努力,创伤骨科被评为“威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市立医院骨科也成为威海市承担疑难危重复杂病例救治的“龙头”专业。
供稿丨连宁燕
摄影丨商承媛
编辑丨杨雪娇
审核丨周广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