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Circulation:急性脑梗死即便做了取栓治疗也是越早静脉溶栓越好!
每日毅讯
虽然既往研究已证实,对于急性脑梗死,或者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越早的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带来更理想的预后。然而,在目前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治疗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更早的静脉溶栓治疗 (IVT) 是否依然能够转化为更好的预后呢?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项美国国家数据库的缺血性脑卒中的队列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这项队列研究纳入了从2015年至2018年美国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65岁),他们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4.5小时内接受了静脉溶栓术的治疗(IVT),有些在7小时内还接受了取栓术治疗(EVT)。具体而言,有38,913名仅接受IVT治疗,有3946名患者接受了IVT+EVT治疗。主要终点是患者在家的时间(该指标作为患者个体层面的预后结果,表示在术后1年内居家的时间,如果在家时间为零意味着患者发生了院内死亡,没有能够出院)。次要终点包括1年内的全因死亡率。多变量逻辑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评估门-针时间(DTN,门诊到静脉溶栓开始的时间)与终点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IVT+EVT治疗的患者中,在校正患者和医院相关因素(包括发病到EVT的时间)后,IVT的DTN时间每增加15分钟与一年内在家时间为零(相当于院内死亡)的几率增加显著相关(aOR=1.12 [95% CI,1.06-1.19]),而出院回家的人在家时间较少相关(aOR=0.93 [95% CI,0.89-0.98] ]),并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相关(aHR=1.07 [95% CI,1.02-1.11])。这些关联在仅接受IVT治疗的患者中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关联程度较低(零回家时间aOR=1.04,出院回家的患者每1%在家时间aOR=0.96,死亡率aOR=1.03)。在将IVT+EVT组与仅接受EVT治疗的3704名患者进行比较的二次分析中,较短的DTN时间(≤60、45 和 30 分钟)在一年内带来了更多的居家时间,和更多的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0-2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22.3%、23.4% 和 25.0%),而在EVT+IVT治疗组(每组都是16.4%,P<0.001)。然而DTN>60 分钟,这种好处就消失了。
毅讯点评
本研究作为国家级登记数据库分析,可能存在较多偏移,但本项大数据的分析显示:即便是联合了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早的静脉内溶栓也可以带来在院死亡和1年全因死亡的下降,以及患者1年内居家的时间的增长。然而本研究也受制于登记研究固有的缺陷、老年人群的设置和较短的随访时间。
参考文献: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199147/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