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小儿经鼻气管插管
小儿经鼻气管插管
在肌肉松弛药出现之前,经鼻气管插管是气管插管的首选途径。该技术是由麻醉学先驱如Ivan Magill医师(现在用于此目的的钳子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用来纪念他)完善的。在将肌肉松弛药引入麻醉实践后,经口气管插管成为最受欢迎的技术。
在当前的麻醉实践中,某些操作(如Lefort I截骨术)需要经鼻气管插管,而其他操作则是优选,但不是必需的(如口腔修复)。在其他情况下,如婴儿俯卧位,许多麻醉医师更喜欢经鼻气管插管,因为它比经口插管更稳定和安全。
对于进行心脏手术的儿童,经鼻气管导管可能会在口腔中留出更多空间以插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探头。如果预计术后需要保留气管导管,经鼻气管插管比经口会更舒适。
经鼻气管插管比经口气管插管更具挑战性。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鼻出血,尤其是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其他不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咽后壁穿孔、鼻窦炎、菌血症、鼻甲撕脱伤,以及气管导管压力过大导致的鼻翼皮肤坏死。面部或颅骨骨折是经鼻气管插管的禁忌证。据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尝试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后出现颅内置管的情况。0.05%的羟甲唑啉可用于鼻黏膜血管收缩,并降低鼻出血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可卡因(4%~10%)和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也已用于此目的。羟甲唑啉与10%可卡因效果一样,比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在经鼻气管插管预防鼻出血方面更有效。在一项评估鼻窦内镜手术中血管收缩药的相关研究中,羟甲唑啉优于0.25%的去氧肾上腺素和4%的可卡因。为避免引起喉痉挛,应在达到较深的麻辞后或在使用神经肌肉阻断药后喷洒表面血管收缩药。
用于鼻黏膜血管收缩的表面血管收缩药是有效的α激动药,可以被吸收并发挥全身作用。这些药物应谨慎使用。已有局部使用0.5%去氧肾上腺素危及生命的高血压和肺水肿的报道。严重的高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缓进展到窦性停搏在羟甲唑啉治疗后也有报道。
使气管导管变软也可以减少鼻腔出血的发生,这有可以通过将导管尖端浸人温水或生理盐水中来实现。与在温水中软化管头相比,使用红色橡胶管引导气管导管通过鼻子进入咽部是一种减少鼻出血的更有效方法。当通过鼻腔,应继续推送气管导管,使其尖端在咽部。然后进行直接喉镜检查,气管导管的尖端位于咽部。一旦喉部暴露达到最佳状态,使用Maill钳轻轻抓住导管,并在推送气管导管时将其引导人气管。必须注意不要用镊子损坏带套囊气管导管的套囊。
有时,尽管声门暴露极佳,但仍难以将经鼻气管导管插人气管。这可能是因为经鼻气管导管的自然弯曲引导导管尖端向前,而不是在平行于气管长轴的方向。克服此向题的技术包括:颈部屈曲,使用Magill针将气管导管向后,旋转气管导管,以使斜角尖端的最窄部分与声门开口平行对齐,将头转向侧面和导管旋转180°,使向前推进气管导管时其自然弯曲会更向后。
固定经鼻气管导管时,重要的是要用胶带将管子绑上,以免在管子和鼻翼之间产生过大的压力,因为这会导致局部缺血和随后的溃疡。
笔记/吴雅君
排版/娜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