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七氟醚的功与过

2023-05-31 10:59

看样子,在保证手术室内正常层流、完整呼吸回路、喉罩通气不漏气的情况下,七氟醚对麻醉医生而言还是友好的,毕竟它是可以让患者快速入睡和苏醒的一种深藏功与名的神奇气体呀。

以下文章来源于胸科麻谭,作者赵明晔

本文由”胸科麻谭“授权转载

被媒体曝光的违法气体

2023   SUMMER 

案件回顾1:

2021年广东佛山23岁女子因七氟烷中毒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

案件回顾2:

曾经有一位妇产科医生向网友展示使用浸湿七氟烷的纱布捂住口鼻,大概一分钟左右该展示者“晕倒”。

“烷”,大家听上去可能比较陌生,但当把这个字换成“醚”,不少朋友可能就立刻有了警觉性: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一捂就晕”的蒙汗药——乙醚呀。

患者的安眠药

2023   SUMMER 

案件里的杀人工具“七氟烷”也叫七氟醚,它在不法分子手中是致命毒药,但在麻醉医生手中却是让接受手术患者的安眠神药。

实际上,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做不到“闻一下立马倒”,因为吸入七氟醚后,从呼吸系统到大脑中枢神经需要经过有一个过程。

七氟醚通过挥发罐从液态转为气态,经由患者呼吸道吸入,进入肺泡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携带七氟醚的血液流经大脑进入脑组织,当脑组织中的醚达到一定浓度,患者可以短时间内从清醒的意识逐渐转入深度无意识的麻醉状态。手术结束时停止醚的吸入后,脑组织中的七氟醚经过血液回到肺泡中,再次从呼吸道中排出,脑组织中七氟醚的浓度随之下降,患者也逐渐苏醒。

七氟醚之所以在麻醉科广为使用,是因为它对患者友好:

(当然,此处的“友好”需要排除不法分子不合理使用七氟醚的情况,因为它的用量和用法关系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

麻醉医生的“蒙汗药”?

2023   SUMMER 

手术室中的七氟醚都存在于棕色瓶或者挥发罐中,由于其易挥发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气体泄漏,长期工作于手术室中的麻醉医生很有可能“吸上头”。小编检索近些年关于七氟醚的研究发现,关于麻醉人员长期七氟醚职业暴露的研究少之又少,从而可见包括麻醉医生本身都很少有人关注七氟醚职业暴露可能产生的影响。

迄今为止,七氟醚的全球统一时间加权平均暴露阈值限值浓度尚未确定。美国的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推荐的暴露剂量为每小时小于2.00 ppm;一些欧洲国家推荐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暴露剂量为7.00 ppm;其他国家没有推荐任何“可接受”的七氟醚暴露剂量。尽管无统一暴露限值,但目前尚不知道慢性低浓度七氟醚暴露是否有毒,显然,我们应该尽可能降低并且关注长期七氟醚职业暴露。

Jennifer等人[1]的研究认为,麻醉医生在工作中存在慢性七氟醚暴露的问题,但所测得的麻醉中平均七氟醚浓度小于2.00 ppm,每日吸入七氟醚总量小于10.00 mg,在安全标准之内。看样子,在保证手术室内正常层流、完整呼吸回路、喉罩通气不漏气的情况下,七氟醚对麻醉医生而言还是友好的,毕竟它是可以让患者快速入睡和苏醒的一种深藏功与名的神奇气体呀。

友情提醒

为了手术患者的安危,为了麻醉医生的身体健康,全国各医院的手术室决策者一定不要为了省钱而舍弃废气回收装置哦!

参考文献:

[1] Herzog-Niescery J, Botteck N M, Vogelsang H, et al. Occupational Chronic Sevoflurane Exposure in the Everyday Reality of the  Anesthesia Workplace[J]. Anesth Analg, 2015,121(6):1519-1528.

免责声明:

本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chel.米萱

校对:MiLu.米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七氟醚,麻醉,医生,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