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的处理,详细讲解!

2023
05/29

+
分享
评论
护理人.
A-
A+

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概念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法律、法规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化学治疗药物外渗

无刺激性药物:门冬酰胺酶博来霉素阿糖胞苷甲氨喋呤氟尿嘧啶

刺激性药物:VP-16、M-26、环磷酰胺、异环磷奥沙利铂紫杉醇

腐蚀性(发泡性)药物:防线菌素D(更生霉素)、蒽环类(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碱类(长春新碱长春的新)、氮芥

非化学药物外渗

钙剂: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高渗性药物:50%葡萄糖,浓电解质,20%甘露醇,脂肪乳,TPN(700~12300)

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轻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抗生素:强力霉素、氧哌青、新青Ⅲ、万古霉素

强碱类药物:苯妥英钠、硫苯妥钠

渗出的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6英寸之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淤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与渗滤发生的因素

75791685316019015

外渗损伤发生的时间

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有时间差异,同种药物外渗后的局部反应的时间不一

可能与渗漏液的剂量、浓度、部位、个体差异有关。

外渗损伤性溃疡一般在3~10天内发生

输液外渗,皮肤损伤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

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输液外渗伤口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min左右。

输液外渗伤口局部封闭

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处进行局部封闭,1次/天,连续3天。

特效解毒剂:拮抗剂

输液外渗伤口冷敷

适用于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等药物外渗。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可以使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药物摄取,以达到减轻渗漏范围的目的。可以局部用冰袋冷敷(4℃~6℃)48~72h,1次/6h,每次20~30min。

输液外渗伤口热敷

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长春瑞滨,草酸铂等药物外渗后。局部温热敷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输液外渗伤口理疗

远红外线275W15-30分钟/次,2次/天

超短波30分钟/次1次/天,ⅡⅢ 期伤口换药后进行

药物湿敷

50%硫酸镁湿敷

如意金黄散+麻油

绿茶

六神丸+蜂蜜

仙人掌肉捣碎+冰片

喜疗妥或湿润烫伤膏局部涂擦

如意金黄散外敷加冰敷法

具体做法是:取如意金黄散适量用凉茶水(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和后均匀涂抹在纱布上敷于患处,用一层塑料薄膜封闭在纱布上,以便持续发挥作用。1日数次,直至全愈为止。

仙人掌外敷

(适用于高渗性药物)

方法:取新鲜仙人掌每次约100克,去刺,洗净捣烂,用干净纱布外包覆盖于患处,每天1~2次。

50%硫酸镁湿敷

阳离子溶液外渗的药物如10%氯化钾、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湿敷。

50%GS+25%硫酸镁+VitB12

酚妥拉明局部湿敷

(适用于血管收缩性药物)

方法:取酚妥拉明1ml(10mg)加生理盐水50ml,取4层纱布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每次局部湿敷30min,每天早、中、晚各1次,持续湿敷。湿敷时间均为3~7d。

马铃薯外敷法

适用于各种药液渗出的外敷

将马铃薯洗净,切成透明的薄片,贴于肿胀处,用胶布固定,每1-2h更换1次。

局部保护-防止摩擦及受压

Ⅰ期及Ⅱ期水疱常规消毒后贴美皮康保护

Ⅲ期局部加强换药

患肢水平抬高制动

水泡的处理(小水泡)

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避免摩擦和热敷

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

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贴水胶体薄膜敷料,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敷)

水泡的处理(大水泡直径1cm+)

伤口消毒

12号针头在水泡的边缘刺破水泡

无菌纱布覆盖,吸干渗液

黏贴水凝胶片状敷料

溃疡形成的处理

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

抬高患肢

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

必要时手术治疗

外科处理

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具体的手术时间、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核磁共振检查及荧光素注射加紫外线照射法可以帮助判断外渗范围,用于确定手术范围。

脂肪乳外渗

28981685316020223

甘露醇外渗

使用甘露醇时多要求快速滴入,因此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

输入甘露醇时应先评估血管,尽量选择使用少、弹性好且较粗的静脉。输液时间已超过24h的静脉通路,在输入甘露醇时要慎重,尽量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研究表明,甘露醇在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显的静脉损伤,出现血管壁损害、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瘀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

甘露醇外渗

采用静脉套管针反复静滴20%的甘露醇,2天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天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使用套管针静滴甘露醇时,应同时用75%的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一般处理: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应立即给予妥善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应选择热湿敷。研究提示,在寒冷环境下,热湿(47℃)对甘露醇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效果良好。用50%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h更换1次。

将洗净的马铃薯切成3mm~5mm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6h更换1次。

多巴胺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多巴胺外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坏死

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环。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而浸润注射本身对肌肉组织就是一种机械损伤。

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

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钙剂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3)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5)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解抗药物

1、阿霉素:碳酸氢钠8.4%5ml减低与DNA结合

2、丝裂霉素:维生素C1ml局部静注。解毒机制:直接灭活。

3、柔红霉素:8.4%碳酸氢钠5ml+地米4mg局部静注,外渗部位多处皮下注射。

4、长春新碱、诺维本8.4%碳酸氢钠5ml或透明质酸酶1-6ml每隔数小时在外渗部位皮下多处注射,并采用热敷。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局部冷敷会加重毒性。解毒机制:化学沉淀;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

完善护理记录

评估渗出部位

记录

确保1-2周的足够随访

提醒:所有的处理用药均要有医嘱

预防措施

1、化疗科护士首先要加强责任心,了解化疗药物的分类和毒性,特别对毒性较强的发泡性化疗药物,制订静脉使用计划,选择血管管径粗、弹性好、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输注药物。

2、对于恶病质患者长期用药,血管充盈差,应主张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PICC导管应用,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

3、在输注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反应情况,巡视病房或更换液体时都要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发生渗漏,确保液体通畅。

4、化疗药物稀释后浓度高,需短时间输注时更应密切观察,与患者作好宣教知识,保护静脉的重要性及外渗后所产生的后果,让陪人积极配合。

5、对强刺激性药物,病人初次用药时,应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惧、着重指出药物的刺激性,注射部位疼痛或有异常感觉及时告知护士,不要强忍受,造成组织坏死。

建立刺激性药物外渗紧急预案

住院病人发生药液外渗的护理应急预案

1、认真执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适应症。有以下情况的病人,应通知静脉输液小组长,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实施PICC:

2、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3、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

4、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5、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封闭。

12971685316020842

来源:ICU护理之家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药物,讲解,处理,详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