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中国专家共识2023》发布,周达新教授分享核心要点
2023年5月27日,在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3)上,《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中国专家共识2023》正式发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对共识要点进行了解读分享。
共识制定背景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织撰写了《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为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在我国的推广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TPVR领域在器械研发、循证医学证据及应用经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为及时更新对TPVR的认识,紧贴最新研究及实践,促进我国TPVR规范、健康的发展,学组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此共识。
共识核心要点
TPVR适应证
(1)伴有右室流出道梗阻的先心外科矫治术后并发的中重度或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伴或不伴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
(2)解剖学上(包括血管入路)适合TPVR;
(3)有右室流出道功能不全相关临床症状,包括运动耐量下降、右心衰竭、相关的心律失常导致的症状(心悸、黑曚、晕厥等);
(4)或者患者无临床症状但有以下任一种情况:①右心室扩大,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得的右心室舒张未期容积指数≥150 ml/m2和/或右心室收缩未期容积指数≥80 ml/m2;②合并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③严重右心室功能下降(右室射血分数<45%)或半年内随访进行性下降;④合并严重右室流出道梗阻:右心室收缩压>80 mmHg和/或右心室收缩压≥2/3体循环收缩压力;⑤有猝死高危因素,如QRS波宽度≥180 ms、电生理检查可诱发性室速等。
TPVR禁忌证
(1)不能纠正重度肺动脉高压;
(2)解剖学评估不适合,包括血管入路无法送入瓣膜或右室流出道-肺动脉无法放置瓣膜,或者术前检查提示瓣膜支架有压迫冠状动脉可能;
(3)活动性的心内膜炎或其他系统性感染;
(4)存在其他心导管的手术禁忌。
核心观点1 :对于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后并发中重度或重度右室流出道功能不全的患者,TPVR可以改善患者右室流出道功能不全相关的症状,逆转患者右心室的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I类,B类证据)。
核心观点2 :对于需要行肺动脉瓣置换且解剖合适的患者,优先选择TPVR,其次是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SPVR);对于解剖不合适的患者,应考虑SPVR(Ila,B类证据)。
核心观点3 :对于带瓣血管通道患者,更多的选择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对于自体流出道,更多的选择自膨胀肺动脉瓣(Ia,B类证据)。
核心观点4 :TPVR适合于伴有右室流出道狭窄的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并发的中重度或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伴或不伴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解剖学适合,有右室流出道功能不全相关临床症状患者(I类指征,证据类别B)。
核心观点5 :TPVR适合于伴有右室流出道狭窄的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并发的中重度或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伴或不伴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解剖学适合,无相关临床症状但伴有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反流、合并严重右室流出道梗阻、严重或进行性右心室功能下降或猝死高危因素等情况的患者(Ila,证据类别B-C)。
核心观点6 :拟行TPVR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患者心功能、心脏大小、右心室收缩未期压力以及肺动脉瓣功能等指标;同时术前可行肺动脉CTA,评估右室流出道-肺动脉解剖,作为患者筛选及瓣膜型号选择的主要依据(I类指征,证据类别C)。
核心观点7 :在行TPVR手术时,术中应该进行右心导管检查,评估瓣膜植入前后肺动脉压力情况;应该行球囊扩张测试,作为瓣膜型号选择依据及冠脉堵塞风险判断依据(I类指征,C类证据)。
核心观点8 :TPVR术后患者,应该积极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即严格按照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指南的建议,在有创操作及暴露高危因素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I类指征,C类证据)。
总结
本共识基于目前临床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及时更新了对TPVR的认识及推荐。
采用国际标准定义推荐的方式,对八个核心问题进行阐述及推荐,既客观又重点突出。
本共识突出我国的特点,对自膨胀肺动脉瓣重点介绍,且有我国自身的经验体会及研究证据。
本共识聘请国际专家一起审核,拟发表在国际期刊,有望成为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所提供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排版/编辑:医心编辑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