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心梗具有发病急和症状显著等特征,会直接威胁患者健康,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该保证其及时性和积极性,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因此,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时,科学选择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1] 。对于预见性护理来讲,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综合状况,科学选择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护理措施的全面落实。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如何实施预见性护理?
常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护理时,一般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
(1)起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发病12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体息,限制探视
(2)给于气吸入,流量2-5升/分。
(3)急性期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心电监测血氧饱度监测
(4)给子心理支持,励病人树立胜疾病的信心
(5)必要时遵医给于吗啡或哌替啶止痛。
(6)遵医嘱给子溶栓治疗,并观家效果
(7)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介入治疗者.按介入前准备备和护理
(8)防止便秘。
(9)注意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
(10)做好健康指导:指导病人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卧床期间协助患者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戒烟酒,指导病人出院后康复训练,定期复诊。
预见性护理
在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属于有效护理模式,可以更好辅助患者参与护理工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如何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制定护理方案 结合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科学制定患者预见性护理方案,按照护理措施进行,可以确保护理服务具有有效性特点。强调个体健康和疾病差异,及时发现患者存在风险与护理问题,有利于及时解决。
(2)基础护理 向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对其生命体征予以观察,维持卧床休息状态,并展开床旁心电监护等。按照抢救需求作好相关工作,例如:相关仪器和药品准备等,是保证患者有效救治的关键 [2] 。
(3)心理护理与监控宣教 在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时,针对濒死感患者进行,可以消除其恐惧情绪。患者病情维持稳定状态后,应该积极展开心理疏导,引导其表述自身焦虑与恐惧情绪,以便于进行心理支持,使其具有一定安全感,同时进行健康宣教,确保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患者关于疾病认知。
(4)并发症护理 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时,通常会出现不同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与心衰等,因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上午时间段,所以,强化此段时间巡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可以有效消除影响因素,保证患者综合情况维持稳定 [3] 。
急性心梗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疾病,治疗方法相对较多,结合临床经验发现,疾病康复和患者乐观心态密切相关,但因为患者缺少疾病知识了解,尤其是未掌握治疗后并发症,普遍会存在较大心理压力,从而导致患者不积极治疗和护理,使其缺少较高配合性 [4] 。预见性护理工作中,其主要强调人文关怀,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科学制定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各种问题。因此,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状态,使患者正确掌握疾病知识内容,在提升知晓度与舒适度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其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代蕾.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82-83.
[2] 刘翠.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PCI术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9,9(6):189-190.
[3] 卞玲玲.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2):1475-1476.
[4] 周昆明,周香玲,卢书真.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4):385-386.
作者:上阿妮 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