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你想得那么简单—梅毒抗体阳性就是得了梅毒?
“梅”你想得那么简单—梅毒抗体阳性就是得了梅毒?
在日常梅毒抗体检测中,发现很多老年人的梅毒抗体阳性,那是否梅毒抗体阳性就是得了梅毒呢?
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但并没有那么简单!
定义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产生多种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由定义可知梅毒一定要满足两点一是梅毒螺旋体引起,二是有组织或功能损害。同时梅毒是一个临床诊断,根据我国的现行梅毒诊断标准分类,梅毒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先天梅毒)5类,这5类梅毒中都需要多种因素综合判断,不可单独由一个梅毒抗体阳性就是诊断为梅毒。
抗原抗体
抗原抗体的结合是具特异性的,但不是百分百,有小概率可能是假阳性,而且这种假阳性不能完全杜绝,同时梅毒抗体的IgG型绝大多数人在梅毒治愈后会长时间甚至终生在外周血中存在,这部分人也不能诊断为梅毒。
评价一个检测方法的“好”与“坏”,通常用灵敏度与特异性表示,灵敏度高会降低漏诊的概率,特异性高会降低假阳性的概率,灵敏度与特异性以现有的技术是不能两者同时做到百分百,在相同技术水平下灵敏度与特异性是负相关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灵敏度越高特异性会越低,在临床筛查性实验中会对灵敏度要求较高,尽量降低漏诊的概率,这样会相对提高一些假阳性的概率。
方法学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包括我们医院梅毒抗体采用的是化学发光法检测,他的特点是灵敏度较高,特异性不能做到百分百。可以半定量的给出实验结果,但不同试剂与方法学之间是不能横向比较的。
临床实践
由于梅毒是性传播疾病,比较敏感,有时会无法获得准确的流行病史,且二期梅毒到三期梅毒间可能会有很长的“静默期”,但一旦发展到三期梅毒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和更大的治疗成本,同时可能成为传染源。隐性梅毒的治疗成本较低,而且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临床实践中会将梅毒抗体阳性,不能排除梅毒,且无治疗禁忌症,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参照梅毒的规范治疗,予以用药,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梅毒抗体阳性就是梅毒。 综上,梅毒作为一个临床诊断,不可单独以梅毒抗体阳性就简单给出得了梅毒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梅毒诊断(WS273-2018)[EB/OL].(2018-08-01)[2023-04-12].http://www.nhc.gov.cn/wjw/s9491/201803/5103a5425f9e47d29b91de38434b7f74.shtml.
[2]尚红,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M].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454-456.
[3] 樊尚荣, 黎婷.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J].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3, 2(02): 116-20.
文章来源:青医检验,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
校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