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痉挛一例
以下文章来源于麻醉课堂,作者徐医附院 赵冰雪
本文由”麻醉课堂“授权转载
01病历资料
患者,男,74岁,身高170cm,体重75kg;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无哮喘病史,无吸烟史,无过敏史;
术前检验检查无特殊,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史;
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一年”入院,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02麻醉及抢救经过
麻醉诱导
入室常规监测,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
诱导:咪达唑仑3mg,依托咪酯20mg,罗库溴铵75mg,舒芬太尼50ug;
左37#双腔气管导管,纤支镜定位,插管顺利;
麻醉维持
静吸复合: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推注罗库溴铵;
手术时长195min,术毕充分吸痰鼓肺;
术中共输入晶体液1000ml,胶体液500ml,尿量300ml,出血50ml;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单肺通气时PO2 353mmHg,PCO2 46mmHg;
术毕入恢复室
14:20 入恢复室,接心电监护,HR70次/分,BP125/70mmHg,SPO2 95%;
接呼吸机后当即出现气道高压报警,潮气量22-30ml;
检查双腔管无扭曲打折,门齿刻度为22cm,呼吸器接吸氧管手控呼吸,气道阻力大,听诊双肺广泛哮鸣音,此时SPO2 90%;
呼叫房间主麻医生和值班主任,分析后考虑患者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
抢救经过
持续手控通气,气道阻力大,患者出现呛咳,予丙泊酚100mg、顺式阿曲库铵10mg静脉注射,后丙泊酚250mg/h静脉维持;
加深麻醉吸痰,分泌物不多,再次听诊双肺哮鸣音,SPO2 85-90%,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予氨茶碱0.25g静脉推注;
检查胸腔引流瓶引流通畅,液面正常波动,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
4揿沙丁胺醇气雾剂经导管喷入,此时SPO2 60-70%,HR65次/分,BP105/60mmHg;
SPO2 60-70%,动脉压降至89/52mmHg, HR53次/分,予麻黄碱6mg静脉注射,再次予4揿沙丁胺醇经导管喷入;
22min后SPO2 85-90%,听诊双肺仍有哮鸣音,但较前明显缓解,气道压逐渐下降;
15:00 SPO2 92%, 听诊双肺哮鸣音消失,加深麻醉吸痰,做好更换单腔管准备;
15:10 SPO2 95%,BP120/65mmHg,HR 72次/分,生命体征平稳,加深麻醉,更换单腔气管导管,送入ICU继续监护治疗;
18:15 拔除气管导管,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第七天出院;
鉴别诊断
肺水肿?
手术时间195min,术中总入量1500ml,出量350ml;
误吸?
术中吸痰未吸出胃酸及胃内容物,更换导管时管壁干净;
过敏反应?
患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前期未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等表现,未见皮疹;
03围术期支气管痉挛
定义
支气管痉挛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使气管变窄,气道阻力增加,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缺氧和CO2潴留,严重时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围术期支气管痉挛发生率0.6%~0.8%,虽发生率不高,但发作急骤,病势凶险,死亡率高达70%。
发生机制
气道炎症机制:由多种细胞(如气道上皮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神经受体机制:支配气道的神经包括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当胆碱能神经亢进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抑制,都可以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
免疫机制:特异体质患者接触变应原后,机体处于致敏状态,一旦机体再次接触相应的变应原,就容易导致支气管痉挛。
高危人群
近期上呼吸道感染;
吸烟;
哮喘与支气管痉挛病史;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促发因素
分泌物、血液刺激呼吸道,浅麻醉下进行气管内吸痰/插管、导管插入过深、套囊过度膨胀等;
应用具有兴奋迷走神经、增加气道分泌物,促使组胺释放的镇痛药、肌松药;
胸部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高位硬膜外麻醉胸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兴奋;
肥胖、焦虑、误吸、胃-食管反流等病理生理状态也会增加患者围术期支气管痉挛发生率;
临床表现
自主呼吸: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紫绀;
气管插管状态下:通气阻力明显增加和峰压升高,呼出气减少,胸内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心排出量有所减少,出现低血压;听诊肺部出现哮鸣音,或呼吸音消失(寂静肺) ,脉氧饱和度下降,PaO2 下降和PaCO2升高。
预防
近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气道高反应可持续4-6周,择期手术最佳时间在感染控制后4周;
吸烟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术前8周戒烟;
哮喘患者,术前控制病情在稳定水平;
保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对气道高反应者,避免浅麻醉下气管插管和吸痰操作,避免使用释放组胺的药物;
术前焦虑的患者可使用药物或心理干预缓解焦虑情绪;
胃-食管反流患者,术前口服抑酸药物;
处理
持续吸氧:防止缺氧,保证有效的通气量,必要时手法控制呼吸;
加深麻醉:增加七氟烷吸入浓度或静脉输注丙泊酚;
β2受体激动药:首选沙丁胺醇气雾剂,经口或气管导管喷8-10揿或反复多次使用;严重的支气管痉挛还可吸入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舒喘宁;
氨茶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组胺释放,促进肾上腺素合成及儿茶酚胺释放;
糖皮质激素:可提高β受体兴奋性,减少支气管腺体分泌,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通气功能,稳定细胞膜,减少肥大细胞进一步释放组胺;
硫酸镁:难治性支气管痉挛可静脉滴注硫酸镁2g,滴注时间不少于20min;
支气管痉挛缓解的指征
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气道压力<2.0 kPa,SpO2>95%,呼吸平稳,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术后拔管
拔管前在深麻醉状态下充分吸痰、清理口咽腔分泌物;
可以在深麻醉状态下拔管,但需确保通气良好,警惕发生误吸;
新斯的明可增加支气管分泌物,提高气道反应性,容易再次引发支气管痉挛;
拔管前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或静脉注射1.5mg/kg利多卡因降低气道反应性;
04总结
本例患者既往无哮喘病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史,否认吸烟等高危因素,仍不能避免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原因是患者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需多次吸痰鼓肺,对气道刺激较大;患者浅麻醉下转运进一步诱发支气管痉挛发生。
免责声明:
本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chel.米萱
校对:MiLu.米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