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过敏反应
来源:北京清华长庚麻醉科
围术期过敏反应
前言
在麻醉医师的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围术期过敏反应。下面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围术期过敏反应的麻醉管理相关知识。
病例介绍
患者4岁男性,颈髓室管膜瘤术后8个月,发现肿瘤复发1月来诊,拟行手术治疗。患儿既往对牛奶、鸡蛋过敏。
患儿入室后予利多卡因、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常规诱导,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予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中遵外科医师医嘱予患儿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中
手术临近结束时,患儿突发血压下降、心动过速,观察发现患儿全身多发大面积斑丘疹。
本例患者即发生围术期过敏反应。经后续诊治明确过敏原为抗生素。
麻醉记录单
什么是过敏反应呢?
过敏反应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性的高敏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危及生命的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通常伴有皮肤和黏膜改变。
引起围术期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或物质都有什么?
1.肌肉松弛药
肌肉松弛药导致的过敏反应占过敏反应的60%,而且麻醉期间给予肌肉松弛药后过敏反应发生率是平时的2倍。在肌肉松弛药中,最易导致过敏反应的是琥珀胆碱,其次为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米库氯铵、阿曲库铵和顺阿曲库铵。
2.乳胶
3.抗生素
尽管只有少数自述对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会真正发生过敏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仍至关重要。抗生素皮试只能预测约60%的临床过敏反应。
4.明胶
5.脂类局麻药
6.血液制品
7.鱼精蛋白等
注意: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2-2.5倍。
发病机制
最主要的机制是由特定物质引发的体内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主要为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50-60%),少部分为IgG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如右旋糖苷引发的过敏反应)。
还有一类为类过敏反应机制,不涉及免疫球蛋白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包括非特异性补体系统活化、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活化、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和介质释放等。
临床症状
诊断和鉴别诊断
出现可疑临床症状时,应除外全脊麻、全麻过深、肺栓塞、气胸、心包填塞、气道高敏感(支气管哮喘)和失血性休克等情况。

治疗
只有相关皮肤、黏膜症状的I级患者:
不推荐使用肾上腺素治疗,但应及时给予吸氧、呼吸和循环等支持,去除过敏原。
II级及以上的过敏反应患者:
首选肾上腺素予以治疗,并同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稳定呼吸和循环系统,挽救患者生命。
1.立即停止给予可疑药物
2.稳定循环
(1)及时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对II级患者可静注20μg,倘若首次剂量无反应,可在2min钟后再次静注50μg,对尚未建立静脉通路的患者,可予以肌肉注射肾上腺素300μg;对于III级患者可静注50-100μg,倘若首次剂量无反应,可在2min钟后再次静注200μg,必要时可持续静脉输注1-10μg/min,循环受严重抑制时还可以持续静脉输注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胰高血糖素;对IV级患者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治疗。
(2)快速输注电解质溶液,补充因毛细血管渗漏的液体丢失,维持有效循环容量。
3.缓解支气管痉挛
(1)吸入一定浓度的氧气,必要时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
(2)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或溴化异丙托铵。
(3)加深麻醉。
(4)可静注氨茶碱5-6 mg/kg。
4.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并非首选。应立即静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2 mg/kg,可6h后重复给予,24h不超过300 mg。也可静注甲强龙1mg/kg ,最大剂量不超过1g。
5.抗组胺药物的联合应用(扑尔敏)
END
小结
*过敏反应可在数秒或数分钟出现急性期症状,需及时发现,果断处理。
晚期症状通常持续4-6h,也有延续达24h,始终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实时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始终维持生命体征正常。
患者痊愈后4-6周应该完成皮肤试验,确定过敏原,并将结果告知患者和家属。
免责声明:
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 END—
编辑:Michel.米萱
校对:MiLu.米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