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凯教授:尿路上皮癌治疗领域面临挑战,UC新辅助治疗仍需冷静
2023年5月7日,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广东省医院协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暨南大学泌尿外科联盟学术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共同交流分享学术前沿观点与领域新进展,推动泌尿外科事业发展。会后,CCMTV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尧凯教授,分享目前尿路上皮癌的新辅助治疗进展、在UC新辅助治疗热潮下需要冷静思考的地方以及目前尿路上皮癌在治疗方面还存在的挑战。
1.您在本次大会上发表了“UC新辅助治疗热潮下的冷思考”的主题演讲,请您分享下目前尿路上皮癌的新辅助治疗进展以及需要冷静思考的地方。
尿路上皮癌的药物治疗方面在近五到十年间有很大进步。新辅助治疗在尿路上皮癌领域也是如火如荼地发展,在指南中也是作为推荐治疗。但目前,新辅助治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解决。第一,新辅助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若无效,可能会影响到肿瘤的治疗效果。其次,在新辅助治疗之后,部分病例能在临床影像学上显示完全缓解,但实际上这部分研究依然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在很多国际国内研究中表明,所谓病例缓解的患者在电切手术或者全切术后的标本中,仍然有肿瘤残余的情况。新辅助治疗开启了一扇窗,但我们需要理智谨慎地看待,把握好患者的治疗时机,以免耽误疗效,尤其是对于保留膀胱治疗的患者。
此外,对于新辅助治疗,我们需要更加精准化的方式去评估该疗法的适用人群。目前,新辅助治疗还是以化疗作为标准模式,免疫治疗正逐渐进入该领域,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个体化预测指标与模型协助判断适合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人群。
2.您认为目前尿路上皮癌在治疗方面还存在哪些挑战?
总体上来说,在尿路上皮癌患者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人群占据大多数,大约三分之二以上的起始患者都是,而又有四分之一左右可能会进展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保膀胱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去判别哪些患者适合保膀胱,既能治愈膀胱癌疾病又能够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肿瘤分子病例指标更为恶性的病例,需要及早干预,保证疗效。目前,尽管尿路上皮癌领域有不少治疗进展,但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近十到二十年的总的生存数据来看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在外科领域,尽管有不少药物治疗,在手术上依旧要严格把关,规范化操作,保证高质量;其次关于目前的综合治疗模式,外科常常会联合肿瘤内科和肿瘤放疗科,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在围手术期会用到化疗、免疫、放疗的联合治疗,希望多学科的规范治疗能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得到提升。
另外对于保留膀胱的治疗,在使用药物使肿瘤降期的过程中,需要谨慎跟进治疗的真实效果,使患者能够真正受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