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学习札记:《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购买战略、逻辑、方法、路径》

2023-05-25 11:33

借鉴日本经验好像移花接木,开花了么?结果了么?生根了么?繁衍了么?

1960年代,日本开始实施老年福祉政策。1970年代,老年人医疗费迅猛增加。

1980年代,住院时间长与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增多,成为社会主要问题。

要医疗评估,与要护理评估。充分讨论偿付本质上的不同。

出院管理制度。出院援助制度:具有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老人分为三类:失能老人、认知症老人、虚弱老人。

健诊制度:生活行为评估(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时)、内在能力减退评估(65岁及以上老人体检时)

服务需求评估与对应的机构功能分类。

高额照护服务费用支付、低收入人群费用补偿。

笔者感触:大开眼界。

日本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乃至到今天日本国民对介护保险制度种种“不知足、不满意”,都证明了:由奢入俭难。反其道而行,今天在国内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阶段,商保有必要同期探索较昂贵的类似保险产品,甚至不怕卖不出去。为什么?就是为了等到一天降价,让潜在客户觉得终于可以买得起了,一定要买。就是为了走一条不兜底,由俭入奢易。这个探索可以视为旁路,可以视为长期护理保险发达以前的“前史”,可以不受试点政策规制,但必然与试点会有联系。

要医疗评估,与要护理评估。充分讨论偿付本质上的不同,意义特别大。是彻底、不断解决医养结合支付问题底层逻辑。必然通过不断实践、发现痛点、阻断兼疏导来实现充分化。向着全人医学、全人照护的科学与客观,久久为功矢志不渝。总的来说,可以预见一种管理学、管理现象的趋势:要医疗评估,要护理评估,会使医疗更长,护理更久,彼此更互动。在医疗评估与护理评估对接、交锋这一环节,最迫切需要建设信息系统,在此展开经营运营,是差异化效率效益最显著。传统上,护理评估做得好,可视为一个圈。医疗评估做得差,可视为一条线。努力目标是将一个圈一条线建成为两个圈。使两个圈能够共同活跃,这必然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应有的。也让用户放心。让用户获得机构转换、服务转换的选择权。

健诊制度,使我们明白,服务可以超脱于支付,服务内涵及效率效益可以远大于支付本职。以预防为中心,支付可支持。

服务需求评估与机构功能分类,这就是差异化,就是强调供需高质量匹配与专业纵深发展。关键是机构功能分类如何做?还是要脚踏实地,回到:从要素发展、服务产品发展,到机构功能逐步打出差异化的标签。机构功能分类是供给侧革命。

服务内容、性质分为常规与否,打包可以再按要素分,就是按照需求侧做价值选择的逻辑,做更细分型,精准服务匹配。长期护理保险的封顶线很重要,因此,长期护理保险探索支付方式管理很重要。重视按项目付费、及其他支付方式改革。高额照护服务费用支付、低收入人群费用补偿。说明封顶线既是参保用户的,更是统筹基金本身的,要管好封顶线实现。

护理服务内容与护理服务时间结合。对阿尔茨海默等开展二次评估及付费上调。这些都是管理精细化、精益化管理实践。政府监管,兼顾第三方评估发动市场力量。从制度构建到evidence、大数据,长护总费用与月筹资额度变化,逐月递增。

日本先行探索,每时期迭代,富有节奏感。我们当前探索与日本先行探索,本质上有自然相似的情况重合,细化差异化。通过高质量的管理,给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机会,给运营管理高质量以机遇。借鉴日本经验好像移花接木,开花了么?结果了么?生根了么?繁衍了么?

感谢张莹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护理保险,医疗保险,护理,医疗评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