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战胜“死亡骨折”
“你们给了我奶奶第二次生命,没有你们,她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4月27日中午,包奶奶的孙女张女士将两面锦旗被送到南沙院区骨科医护人员的手中。她的奶奶在意外摔伤后被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从卧床不起到恢复正常生活,90岁的包奶奶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包奶奶的家属送来锦旗致谢
高龄骨折难题多,家属盼治愈良机
3月初,包奶奶在家起床时,一不小心从床边摔倒在地上,她马上感到右髋部剧烈疼痛、无法活动,大声呼叫家人帮忙。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她送往附近某三甲医院就诊,经检查,包奶奶被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由于老年患者的恢复速度慢,所以骨折一旦发生,愈合的难度很高且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90岁高龄的包奶奶除了骨折外,还存在心脏衰竭、严重的肺功能下降等状况,她们家附近医院的接诊医生告知家属如果进行手术,风险会较大,建议慎重考虑、在家保守治疗。
回家后,包奶奶只能卧床休息,加上心肺功能较差,短短几周身体情况就大不如前了。考虑到长期卧床对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状况会产生严重打击,家属不愿放弃,继续寻找和期待着治愈包奶奶的一丝希望。
多学科齐上阵,战胜“死亡骨折”
3月30日,在南沙院区正式启用后的首日义诊,包奶奶的孙女张女士迫不及待地找到骨科执行主任盛璞义教授团队寻求诊治。
了解患者情况后,盛璞义主任认为,虽然包奶奶的病情复杂,但是手术对她目前情况的改善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具备可行性。“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会尽全力救治包阿婆!”盛主任对张女士说。
在与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后,骨科医护人员为包奶奶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完成术前相关检查。盛璞义主任主持多学科会诊,联系麻醉科、手术麻醉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专家共同研究病情,集体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和围术期诊治预案。
手术由盛璞义教授主刀,何沛恒副主任医师、李志文博士为助手,在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和娴熟操作下,从皮肤切开、股骨头取出、试模假体打入到真正假体放置完成仅用时25分钟,40分钟完成全部手术操作,出血不到100ml,术中包奶奶的生命体征平稳。术后3天,包奶奶顺利从ICU转回骨科病房继续治疗,术后1周,包奶奶通过助行架恢复站立并行走,战胜“死亡骨折”。看到包奶奶的状态越来越好,顺利康复出院,家属终于放下心。
依靠助行架,包奶奶在术后1周站了起来
老年群体如何预防骨折?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身体原因,不但发生骨折的几率比其他年龄段的群体高得多,恢复的难度也要高得多。为避免发生骨折,老年群体及家属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散步是较为适合老年群体的锻炼方式。
2.打造尽可能安全的居家环境,如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清除老人日常动线上的障碍物、尖锐处做防撞处理等;家属亲友需密切关注老人的居家动态,如有突发情况应及时就医。
3.关注老年人的饮食健康,特别是钙的摄入量。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海产品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健康;适量进行补钙,如口服钙剂或其他相关药物等,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或使用“三无”产品。
END
来源:中山一院
编辑:周瑜
校审:姚浩、盛璞义
初审:潘曼琪
审核:赖佳明
终审:彭福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