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规培生丨一片赤诚心向党,与子同袍赴使命
我是规培生
讲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专业基地规培生范敬平
2021的夏天,带着对未来的不安和憧憬,我从学校毕业了。当时的我经历着考研失败,生活上一度停滞不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些什么。一度怀疑自己没有学医的天份,就这么度过了自由但无意义的半年,直到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在2022年的春天,我决定参加医院的规培考试,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看看能不能成为一名医生。
我记得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是最先拉开了2022年规培考试的序幕,当时几个月都没有碰过书的我,为了这次考试是认认真真地备考了1个月,我心想那么多医院总有能考上的吧。直到我一加报名的群里,发现已经有1000多名小伙伴了,我的压力顿时增大,再翻翻上一届的录取人数,心中更是不安。在提交了报名资料后,我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看书,从头学起。过程很漫长,但好在结局是好的。在接到电话通知录取的时刻,我心中的大石头落地了。我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规培生活。
还记得在轮转急诊医学科的时候,天气特别的炎热,我心情特别忐忑,对急诊的印象就是抢救重症急症病人,类似大咯血等。开头的那几天我一直待在急诊的门诊,遇到的病人多半是腹痛,咳嗽咳痰为主,即便是最常见的症状,带教老师也详细询问了患者病史,并开出合理的检验检查。门诊的时间很长,中午休息时间也很短,老师们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在休息时间还会教我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之后我又待在了换药室,负责烧伤病人的换药以及外伤患者的清创缝合,说实话第一次见到“血淋淋”的场面,我心惊胆战,好在有老师与师兄的鼓励下,我尝试了一次简单的缝合,结束的时候我满头大汗,即便不太完美,但我也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我相信我自己会越来越熟练!在抢救室也经常收治重症中暑的病人,镇静、监测相关指标、换冰毯等等,让我对热射病的诊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急诊短短的时间里,我见识了太多不同病症的病人,深深感慨到,医生一直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救治病人,无论结局如何,都无愧于心无愧于行!
随后我陆续轮转了肾病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以及呼吸与重症医学科。通过在科室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常见疾病的诊疗,积极参与各种操作,在临床上的工作也更加地得心应手。尽管一开始都是紧张不安,到后来我也能独当一面。我慢慢地找到了一点点自信和勇气,每天都希望自己更进一步。科室经常开展的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小讲座、读书报告会和技能操作等教学活动,极大地拓展了我的临床思维,每每参与讨论,都是对固有思维模式的一次强烈冲击,让我受益匪浅。在日常工作上,老师也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一起探讨医嘱,一起学习指南,让我成长迅速。我很感谢迄今为止遇到的所有老师,是他们让我从医学生逐渐转变为一名合格的规培医生,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放心翱翔。
在规培的这段时间,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拓展自己的技能,不断和病人打交道沟通病情,不断地接触不同病例,这一切都将塑造成一个更新更强的我。最近参加了省上举办的演讲比赛,和参赛的规培医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规培经验和成长感悟,我真的收获满满!每个人都很优秀,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学业,大家都充满正能量,积极地面对每一个挑战,听了大家的故事,我也备受鼓舞!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医院和科室,都尽力保障规培医生的身心健康和待遇,最大程度让我们自由地积极向上的生长。尽管临床工作繁杂琐碎,但大家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医生。借用一番话来结尾吧,从身着白衣的那一刻起,我就誓要成为一名,心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身上有本领,脚下有定力的临床诊疗医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亲爱的规培医生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身边有医院和基地、科室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放心大胆的去拼搏去闯,一起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吧!
导师说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 吴海花:
作为一名内科专业基地规培生,范敬平同学兢兢业业,做事踏实,待人诚恳,规培期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一点点掌握了常见疾病的诊疗。临床上的工作也更加地得心应手,积极参与各种操作,开始独当一面,从医学生逐渐蜕变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她在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演讲比赛,将自己规培经验和成长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将救死扶伤的理想信念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真正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医者之路,艰辛与荣耀并存,愿你不忘初心,展翅翱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