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当心这种营养素缺乏!
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来源于天然植物山羊豆,经过化学合成,自1957年上市以来,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二甲双胍作为降糖界的“老大哥”,仍稳居降糖治疗一线药物,被视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基石。虽然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很好,但是长期服用的糖友们,不能忽视它的一个副作用,即钴胺素的缺乏。
钴胺素也就是平时称的维生素VB12,是维生素B族的一员,是一种有助于保持躯体神经和血细胞健康的营养素。它存在于动物源性食物中,包括动物肝脏、肉类、蛋类、鱼和奶制品等。
01、二甲双胍降低VB12的机制
人体对VB12的吸收还需要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IF),结合形成VB12‑IF复合物, VB12-IF复合物附着在回肠末端粘膜上的特定受体,在钙离子介导下被吸收。随后,在溶酶体的作用下,IF会被降解同时重新释放VB12 进入循环系统。最后,循环系统中大部分(70%~80%)的 VB12 会与转钴蛋白Ⅰ结合,以防止游离的VB12被机体清除;小部分(20%~30%)的VB12会与转钴蛋白Ⅱ结合后进入门静脉,被运送并存储到肝脏、肾脏细胞。
理论上,任何上述步骤的中断都将导致VB12缺乏;尽管目前关于二甲双胍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VB12缺乏的机制尚未完全明晰,但总体上与VB12吸收障碍及体内分布改变有关。目前公认的几个可能的机制包括:
影响小肠动力,刺激细菌过度生长,导致VB12缺乏;
VB12内因子水平的变化及钴胺素内吞受体的相互作用;
抑制回肠末端VB12-IF复合物的钙依赖性吸收(可通过补充钙剂而逆转)。
02、VB12缺乏的危害
VB12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参与人体内多种酶循环。尤其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分裂过程需要VB12,缺乏会导致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异巨幼化,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同时VB12缺乏还会影响鞘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使患者出现手脚麻木、步态异常等神经损伤症状。除此之外VB12缺乏能够明显增加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多发性硬化病等发病风险。
03、二甲双胍引起VB12缺乏的特点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以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依赖的方式导致 VB12缺乏。我国一项在155例成年糖尿病患者和310例健康人中进行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剂量每增加1g/d,VB12缺乏的发生率增加2.9倍。使用二甲双胍≥3年与≤3年的患者相比,VB12缺乏的发生率增加。
VB12吸收障碍往往在服用二甲双胍4个月后开始,但通常在使用二甲双胍4~5年后才会出现VB12缺乏症,因为肝脏储存的VB12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耗尽。
04、使用二甲双胍引起VB12缺乏的检测与诊断
临床中,对于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出现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考虑定期检测 VB12水平。通常,检测血清VB12浓度是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VB12缺乏的最初步骤。
血清VB12 浓度<148pmol/L可诊断为VB12缺乏症;
血清VB12浓度>221pmol/L可认为 VB12水平正常;
血清VB12浓度在148~221pmol/L则介于缺乏与正常之间,此时很难说明机体是否有VB12缺乏,需要进一步对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的血清甲基丙二酸(常用标准为>750nmol/L)、总同型半胱氨酸(常用标准为>15μmol/L)或人全反钴胺素(常用标准为<21~45pmol/L)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VB12缺乏。
05、二甲双胍使用引起VB12缺乏的管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者可每年测定1次血清VB12水平,如缺乏应适当补充VB12。
研究表明,VB12补充剂可以缓解二甲双胍引起的VB12缺乏症。传统上,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VB12缺乏的方法类似,主要以增加口服VB12的摄入量和肌内注射合成维生素为主。目前,用于治疗VB12缺乏主要是氰钴胺(主要在美国使用)、羟钴胺(主要在欧洲使用)和甲钴胺(主要在亚洲使用)。另有研究显示,甲钴胺联合口服钙剂可改善二甲双胍相关性 VB12缺乏情况。
V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源性食物,如果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过于严格,或者采取素食,那VB12的缺乏就会出现更早、更明显。因此糖尿病患者还需合理安排膳食,做到营养均衡。
06维生素B12缺乏了,需要停用二甲双胍吗?
如果您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最近新出现极度疲倦、舌酸痛且发红、麻痛感、皮肤苍白症状或原有这些症状恶化(可能是维生素B12水平低的迹象)时,请咨询医师;您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以找出症状的原因;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二甲双胍引起的,也可能是糖尿病或其他不相关的健康问题导致;您可在纠正维生素B12水平的同时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在未与医师讨论前不得停止治疗。
供稿:临床药学科 杨立莉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