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颅底脊索瘤包裹椎基底动脉手术风险大怎么办?

2023-05-23 19:42

脊索瘤手术之难,难在何处?一是肿瘤高度恶性,二是所在位置复杂。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以其临床侵袭性而闻名,尽管其组织学特征相对良性。目前的治疗标准包括首次出现时的最大手术切除,然后放疗,最好是以粒子为基础的。众所周知,手术中肿瘤切除的范围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骨起源和通常的中线位置,颅底脊索瘤代表了最大切除的技术挑战。当硬膜内扩张发生时,肿瘤将血管包住会增加手术处理的复杂性。动脉被脊索瘤包住被认为会增加手术风险并降低完全切除的可能性。特别是椎基底动脉包膜可能是一个更困难的障碍,因为动脉的腹侧定位和脑干的穿孔血管的存在。到目前为止,关于这类肿瘤的预后和具体的治疗数据仍然缺乏。

33721684838219671

复发巨大侵袭性脊索瘤的手术挑战

脊索瘤手术之难,难在何处?一是肿瘤高度恶性,二是所在位置复杂。颅底脊索瘤常如此生,背靠脑干,顶上垂体,两边海绵窦(眼、面神经所在),还常质地坚硬、侵蚀骨质,神外最大的两难之地——脑干、海绵窦,这脊索瘤全包了。在此大脑凶险之地,手术要把肿瘤精准切除,且不伤及脑干、海绵窦内丰富的神经血管,稍有马虎就会酿成大祸,轻则神经损伤,重则瘫痪。难度大、风险高、治愈率低,这场手术注定是一场生死“硬仗”。要想实现脊索瘤的完美切除,手术往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主刀医生、对手术器械、对手术室设备环境更是要求极高。

一旦脊索瘤包绕了周围重要结构,而且多次手术把硬膜“吃掉了”,比如和颅内的脑干、基底动脉、颈内动脉、下丘脑粘连的非常紧密的时候,如果想通过手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难的,因为是不可定式的手术,不像颅咽管瘤等有固定的手术入路去切除。

颅底脊索瘤无处不在,因为颅底有很多空隙,通过重要的颅神经,而颅底上方的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血管还是神经组织,一旦肿瘤和这些包裹粘连之后,手术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脊索瘤对我们依然是个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复发、巨大、侵袭的脊索瘤。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以及法国巴黎Lariboisiere医院神经外科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为了了解包裹椎基底动脉的脊索瘤。

不开颅、微创下的神经内镜手术切除  

9081684838220163

图1所示。内窥镜鼻内窥镜手术的说明性案例。左图:术前MRI显示上斜坡脊索瘤包裹基底动脉和左大脑后动脉(箭头)。中间图:简图显示手术走廊和术中肿瘤从血管逐步剥离的图像。右图:术后MRI显示肿瘤几乎完全切除,血管未闭(蓝色箭头)。

高切除率显微外科手术的魅力  

15691684838220346

图2。使用前外侧入路的开放性手术的说明性案例。左侧图像:术前MRI显示CVJ脊索瘤包裹左侧椎动脉硬膜内部分(箭头)。中间图像:从右侧显示手术走廊的草图,以及从左侧椎动脉逐步剥离肿瘤的术中图像,在手术结束或内镜下可以看到两个椎动脉。右图:术后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左侧椎动脉通畅(箭头)。

结论

血管包裹无疑增加了颅底脊索瘤的手术难度和血管风险。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案例可以在可接受的风险和合理的EOR下安全操作,但代价是妨碍全球技术法规,通常残留在相关船舶上。正是肿瘤的固有特征,如粘附程度和质地,限制了肿瘤从椎基底动脉的分离,更硬/粘附的肿瘤最好留在血管上。我们重视安全切除而不是积极追求GTR,在椎基底动脉包裹的情况下,肿瘤与血管的粘附性应指导切除的完整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颅底脊索瘤,神经外科,椎动脉,动脉,肿瘤,血管,脑干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