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案例|8岁孩子脑发育迟缓,接受菌群移植有望康复
自闭症案例 |8岁孩子脑发育迟缓,接受菌群移植有望康复
小锦(化名)快8岁了,仍生活不能自理,经过检测、评估,发现小锦智力落后,注意力、记忆、理解、认知、洞察、抽象思维、想像等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人,语言模仿及复述语言少,通过肢体动作表达需求,对陌生人及陌生环境适应力差,群体性游戏不能参与,有重复刻板行为存在,有吃手指、敲牙齿、拍桌子、拍地板等行为,最终被确诊为脑发育迟缓。近日,医院为他进行了菌群移植(FMT)治疗。
粪菌移植,又称为粪便移植、粪菌治疗、肠道微生物移植等,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至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此治疗肠道内和肠道外疾病的过程,它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
为什么要给小锦进行菌群移植治疗?肠道菌群的紊乱会通过肠周围的神经,反作用于大脑,会引起机体及情绪的改变,通过菌群移植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通过智能肠菌处理系统制成混悬液或胶囊,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通过重建正常的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实现患者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成为拯救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矮小症、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儿童的一缕阳光,被誉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治疗的第二条终极途径”。两位专家介绍,正常人肠道寄生了多种细菌,对人体无害,致病力极弱,这些菌群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了人体最庞大和最重要的肠道生态系统,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但是当机体受到年龄、环境、饮食、疾病及用药等因素影响时,就会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而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则可以提高营养刺激、免疫调节、保护肠道、促进代谢等作用机制。经过菌群移植治疗后,小锦精神、食欲、睡眠逐渐好转,大小便正常,目前小锦还在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有望得到较好的康复。
很多家长会问:脑发育迟缓的儿童是否通过治疗就能达到百分百的治愈呢?医师表示,肠道系统就像人体的第二个大脑,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中枢神经,所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儿童肠道菌群微生态诊疗,对儿童脑神经发育、自闭症、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使很多脑发育迟缓、自闭症等患儿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自理、正常上学。
从古至今,粪菌移植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直至如今写入临床指南。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曾记载“并善,又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旧者佳”,当时用于治疗中毒性腹泻及感染性肠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也曾对粪菌液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做了记载,但当时并未对其传承推广。直至1953年西方国家最早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将粪菌移植写入临床指南。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多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