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二阳增多?专家:科学研究要为今冬可能到来的新冠疫情高峰做准备

2023-05-23 11:56   合肥高尚医学影像

谢晓亮表示:“数据表明只要以科学的方法推演,我们能够掌握跑在新冠病毒变异之前的能力。”

近期,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权威专家研判认为,当前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认为:从当前疫情的统计数据看(以北京为例),此轮疫情走势图较缓和,大概率不会出现今年初那样的疫情形势。

但他同时强调:“从国际数据来看,新冠病毒变异可间歇引发多轮感染高峰,大概5个月一次,因此科学研究仍要为今冬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做好应对准备。”

No.1、模拟病毒与抗体的“田忌赛马”摸底高峰缘由

之前有BA.5、BF.7,现在又是XBB……为什么新冠病毒的变异株总能引发一个又一个感染高峰呢?

“在‘适者生存’的进化压力下,新冠病毒的进化总是同时锚定两个目标。”谢晓亮解释,一边要逃逸人体中由于新冠感染或已经大量存在的中和抗体,一边要保持与人细胞受体的高效结合,做到这两点的变异株可以在全球流行。

什么样的变化能够实现这两点呢?北京大学研究员曹云龙和谢晓亮课题组的研究生们通过研究评估所有单点氨基酸变异,分析新冠病毒每个氨基酸变异后免疫逃逸能力和感染能力等特性的变化,来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病毒的受体结合结构域是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区域,其单点变异约有4000种可能。”谢晓亮解释,这是因为新冠病毒受体结合结构域主要由约200个氨基酸构成,每一个位点上的氨基酸有20种可能。

新冠疫情发生后,谢晓亮/曹云龙团队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技术,从接种疫苗或病毒感染康复者体内寻找到并体外合成了6000多株新冠抗体。

一边是4000多种病毒可能的突变,另一边是3年多来人类免疫系统中生成的对付新冠病毒的6000多株抗体,推演它们之间结合、逃逸的博弈,将掌握其中的规律。

要想像田忌赛马一样预知结果,必须对双方对阵组合的实力了如指掌。不同的是,田忌赛马只需分析“三对三”,而病毒与中和抗体的较量是“4000对6000”,这个数量级将产生数以千万计的组合。为此,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的谢晓亮/曹云龙团队开发出高通量深度突变扫描技术进行评估、统计,最终分类、归纳、形成可视化图谱,和全球共享数据。

基于上述研究,联合团队预测出病毒进化的“最优解”均在现实中引发传播高峰,包括BQ.1.1、CH.1.1等,以及仍是多国主流毒株的XBB。

No.2、筛选出应对病毒变异的广谱中和抗体以备战高峰

最值得关注的是,这6000多种中和抗体中,有没有一种广谱中和抗体呢?所谓广谱,就是能够对所有迄今为止所有的和不远将来的变异株都有效。

为了筛选出高效广谱中和抗体药物,团队对病毒的突变规律进行了理性分析。“人体中占比高的高效中和抗体类中不会有广谱抗体,因为它的广泛分布会给病毒变异施加逃逸压力,导致主流毒株逃逸。”谢晓亮介绍,根据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区的结合位置不同,几千种抗体被分为12类,要找的广谱抗体必须在稀有类别中。

与北京地坛医院金荣华院长合作,昌平实验室团队最终在接种新冠疫苗的曾经的非典康复者血液中筛选出中和抗体SA55。“利用昌平实验室王佑春教授搭建的假病毒平台,我们发现它对目前所有的流行变异株都有中和效果,包括最近的XBB及其支系。”谢晓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看来,新冠病毒短期内自然进化出的任何一种变异都难逃过它的中和。

更多的研究正在证明这一点。日前,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针对SA55抗体进行了当前流行毒株XBB真病毒的中和试验,显示其可有效中和XBB。

谢晓亮表示:“数据表明只要以科学的方法推演,我们能够掌握跑在新冠病毒变异之前的能力。”

国际新冠感染统计图表显示,感染高峰仍在不断画着“波浪线”。“过去,疫苗、自然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屏障被新冠病毒变异株一再被攻破。”谢晓亮表示,科学研究者应运用全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开展全局式的、扫描式的研发,寻找更有效且具有广谱性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No.3、钟南山:6月底或是今年疫情高峰

而据最新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发表了关于新冠疫情的预测。他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可能在今年6月底迎来第二波高峰。

根据钟南山院士提供的数据,预测显示每周新增感染病例约为6500万。他还指出,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可能会传染给30多人。这意味着在高峰期间,疫情的传播速度可能会显著加快,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钟南山院士的预测结果提醒人们,尽管目前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疫情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他强调,我们需要持续保持警惕,不放松对疫情的防控。

当前,全球各地都在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各国加强了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工作。然而,新冠病毒的变异仍然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异株。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至关重要。

钟南山指出,我们的防控策略已经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转变为现在的预防重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保护高风险人群,加强医疗救治能力,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No.4、国家卫健委发言人:面对新冠疫情、国际合作始终是中国不变的选择

据悉,当地时间5月20日,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中国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媒体吹风会。据介绍,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当地时间5月21日开幕,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本次大会。中国代表团将全面参与70余项议题审议,主要包括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民健康覆盖、非传染性疾病以及2024—2025年规划预算方案等。今年,中国将代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担任大会副主席,将与有关国家共同举办紧急医疗、辅助技术等主题边会,并安排一系列双边、多边会见。

曹雪涛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推进卫生健康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下一步,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健康福祉和全球卫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为促进全球健康贡献了中国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时的35岁增长到2021年的78.2岁,消灭了天花、脊灰、疟疾等传染病,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经过同心抗疫,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曹雪涛指出,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等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的工作,坚定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主动分享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实践。2016年成功与世卫组织共同举办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近年来在世卫大会主推并通过儿童安全用药、传统医药等多项决议,并牵头举办卫生体系、健康扶贫等多个主题边会;目前有5支国际应急医疗队获得了世卫组织认证;成功通过世卫组织疟疾消除认证,中国疟疾防控经验被纳入世卫组织技术指南;传统医学也被正式纳入最新《国际疾病分类》(ICD-11)体系。这些举措都为促进全球健康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曹雪涛介绍,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来,中国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了3万人次中国医疗队队员,诊治患者超过2.9亿人次,还与非洲41国46家医院开展对口合作,在30多个国家实施白内障复明和心脏病手术义诊,累计诊治患者2200万人次,2000余人次医疗队员荣获中外的国家级荣誉。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务实合作,在周边国家开展疟疾、登革热联防联控和妇幼卫生等健康领域国际合作项目,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合作始终是中国不变的选择

曹雪涛指出,2014年到2015年,中国先后派出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1200多人次,全力援助西非疫区国家控制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世卫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公开透明通报疫情信息,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技术交流,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专门建立网上“知识中心”,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抗疫中国经验;向34个国家派出38批抗疫专家组协助抗疫,赢得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派驻在50多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积极协助抗疫。专家组和医疗队甘于奉献,逆行出征,获得19个受援国的政府首脑亲自授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中国始终担当尽责,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全方位合作。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努力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竭尽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帮助。中国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和知识产权的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的生产合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次的新冠疫苗。

胡强强表示,面对新冠疫情,国际合作始终是中国不变的选择。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有效处置了100多起国内聚集性疫情,也为国际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用切实的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我们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卫生健康领域的挑战,更好地保护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抗体,病毒,疫情,新冠病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