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纵深型心肌桥1例

2023-05-23 09:26   西安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综上所述,通过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对心肌桥的诊断,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是值得推荐的辅助诊断手段。

病史摘要

男性,46岁,偶尔胸闷胸痛,运动后症状加重,在我中心行冠状动脉CTA检查。

检查图像

92151684801532429

冠状动脉CTA检查

40831684801532657

长度约27mm

79341684801532765

64%最佳舒张期

251684801532871

29%最佳收缩期

50161684801532947

图5

1931684801533051

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局部嵌入心肌走形,长度约27mm,较深处约嵌入8mm,相应管腔收缩期(面积约6mm²)较舒张期(面积约8.2mm²)窄。

影像诊断

影像所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局部嵌入心肌走形,长度约27mm,较深处约嵌入8mm,相应管腔收缩期(面积约6mm²)较舒张期(面积约8.2mm²)窄。 影像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壁冠状动脉——纵深型心肌桥。

诊断要点及思路

心肌桥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畸形,指正常应走行于心外膜脂肪组织内的冠状动脉某一段异位于心肌纤维中,这段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或隧道动脉(tunneled artery) ,覆盖在壁冠状动脉(MCA)上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MB)。 

心肌桥可见于任一冠状动脉分支,但多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

按照MCA-MB的厚度可分为表浅型MB(心肌厚度≤2mm)和纵深型MB(心肌厚度>2mm)。  

以往文献报道,表浅型MB患者因MCA-MB较薄,对MCA血流影响较小,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部分纵深型MB患者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目前是临床上多常用的诊断和筛查MB的方法,可精确地诊断并测量MB位置、深度及长度等心肌桥形态信息。

讨论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类病症,该疾病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冠心病属于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心内科疾病,早期对于该病症的诊断往往要依赖于影像学手段的检查,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和彩超检查等。近些年我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这也使得CCTA无创造影技术逐渐应用在临床上,这种技术的优势众多,进而也开始得到临床的接受和认可。临床常规的检验方法检验心肌桥的检出率不高,但通过CCTA后处理技术对心肌桥进行诊断却具有较好的诊断优势。

小结

研究及临床证明,CTA后处理技术对诊断心肌桥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异性,其检出率较高。冠状动脉CT造影成像可以为临床诊断心肌桥-壁冠脉狭窄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为临床中的药物使用和介入治疗等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心脏冠脉CTA后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对心肌桥的诊断,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是值得推荐的辅助诊断手段。

参考资料: [1]陈萍,罗琳,陈强等.LAD纵深型心肌桥形态与CT-FFR的关系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3,39(04):297-302.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23.04.012. [2]李碧雪.心脏冠脉CTA后处理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3):87-89.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2.23.026. [3]宋雷,张明奎,张岩等.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2,9(05):1-8.DOI:10.19450/j.cnki.jcrh.2022.05.001. [4]李华梅,阳光辉,张野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不规则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影像表现及特征比较[J].医学综述,2021,27(08):1651-1656.

(本病例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心肌桥,诊断,MB,影像,冠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