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Pharma不仅关注国内医药市场需求侧,也关注供给侧竞争
截至目前,全球上市PD-1单抗共计15款,国内已获批上市11款,其中2款进口新药,分别是纳武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其余9款为国产新药,企业包括君实、信达、恒瑞及百济神州等,获批适应症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胃癌、食管癌、黑色素瘤及霍奇金淋巴瘤等高发肿瘤。为争夺市场份额,各药企均在积极开展这些已上市药品的其它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同时,其它药企也争相涌入这一赛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开展临床及临床前的PD(L)-1管线已超300项。
笔者感触:
Big Pharma就是跨国药企。
跨国药企就是Big Pharma么,不一定。
只有Big Pharma作为跨国药企的代表,能基本搞定国内医药市场。
不是Big Pharma的跨国药企,无论是做药的,还是卖药的,都需要从国内同业找帮手。
以PD-1为例,跨国药企应该对国内医药市场的供给侧多一些担心。
PD-1在中国就快实现“用药自由”了,进一步地,还有CDA、CAR-T、新冠疫苗等。
这些不都是创新药么?中国医药市场定价,难道不会危及全球定价体系么?
这个锅,医保集采、谈判背不起,也不能全由中国医保改革来背负。
主要还是实力说话、资本竞争、产业竞争。想搞垄断,在内卷面前,确实很难。
我们不想买落伍的资产、吃钱的资产,只想买核心的价值或者能力。
我们不想手伸得过长过远,至少能快速充分覆盖经营可及的需求侧。
启示我们:
一是国内医药流通在政策夹缝中也有一些机会,向复星、恒瑞学习,迎难而上,剑锋所指、抢碗饭吃。
二是国内医药创新在市场夹缝中也有一些机会,向Big Pharma学习BD,有时候建不如买、以用促建。
三是国内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些机会,中国制造、中国基础科学都不可阻挡地越来越有外溢。
感谢新康界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