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曹雪婷:重拾人间美味
今天是22床荣大爷喉癌术后的第7天。作为责任护士,我遵医嘱准备给他做吞咽功能训练:“荣大爷,从今天开始咱们可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啦。如果您好好练习、吃饭不呛,就可以早日拔掉胃管,经口进食啦。”荣大爷高兴地不得了,笑着点点头,起身搬来凳子,兴致勃勃的开始学习。
他端坐在凳子上,上身前倾,咬了一小口香蕉嚼细,头偏向健侧低头屏住呼吸,用力咽下。就在他吸气的瞬间,伴随一声剧烈的呛咳,细小的香蕉碎末从气管套管口喷溅而出,频繁而剧烈的咳嗽让他喘不上气来,憋得满脸通红,消瘦的身体随之颤抖起来。
“怎么咳嗽的这么厉害?”儿子在旁边着急的说道。
我拍着大爷的背安抚他:“吞咽功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您自己反复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吞咽角度和位置。您要理解训练要点,记住吞咽步骤,咱们再试试吧?”
荣大爷又试了一次,紧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呛咳,看着喷溅出的香蕉碎末,他眉头紧皱,连忙摆手,表示不想练了。
“老了,不中用了!”荣大爷堵住气管口颤抖着说道。
这时儿子在旁边说:“曹护士,自从你跟他说配合治疗能早点从嘴里吃饭,他就一直很积极、很配合。他平时很喜欢研究做饭,品尝美食,可现在天天用胃管打饭,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荣大爷在一旁失落的叹气。
“荣大爷原来喜欢做饭呀。”我惊讶的问道。
“我爸不光喜欢做饭,还喜欢下棋、钓鱼,平时邻里邻居相处融洽,朋友们也喜欢找他玩。”
“荣大爷很受欢迎啊!”
“我爸这人爱助人为乐。邻居家里有小东西坏了,朋友们遇到个什么难事,只要找到我爸这儿,能帮忙的他就尽量帮。他还喜欢接触新事物,看到抖音上有感兴趣的,就学学试试,然后跟大伙儿分享分享。”
这时我看向荣大爷,“大爷,您对大家都很热情,有耐心和爱心,可是您对您自己呢?”
荣大爷看了看手中的香蕉说,“我对自己没有耐心。我着急练习吃饭、着急拔了这根管子。刚才呛咳的喘不上气来,接着就不想练了,就想以后用胃管打饭算了。”
“这可不是原来的您呀。您有这么多兴趣爱好,又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可不能止步于此,您觉得呢?”
荣大爷思量了一番,感叹道:“是啊,我还得回家继续研究我的菜谱,给老伴儿和孩子们尝尝我新研究的菜。我那群棋友、钓友们,还等着跟我一决高下呢!”说到这里,荣大爷情绪好转起来。
“可是您对自己没有耐心,该怎么办呢?”
“曹护士,你再指导指导我,我一定耐心练习。练好了早点拔管,回家!”大爷又恢复了信心十足模样。
“您这样想就对了!我们一起加油!”
我又对荣大爷的儿子说道:“快给大爷拍个视频,发给大娘看看。我们快要拔掉胃管,回家做好吃的了!”听到这儿,大爷的情绪高涨起来,赶忙让儿子帮他整理衣角。
随后,荣大爷便更加认真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这次没有之前那么着急,而是边听指导,边琢磨,边吞咽。
通过荣大爷耐心、反复的训练,呛咳次数减少了,吞咽功能进步了,终于能顺利的经口进食了,一天后顺利的拔掉了胃管。
在这个案例中,引导患者叙事,让患者尽情诉说并给予陪伴、支持和尊重,帮助患者外化出心理问题——对自己没有耐心,是问题外化;根据患者叙事,用积极事件建立的支线来改写当前的消极主线,帮助患者重整自我,为新生活事件腾出心理空间,完成结局改写;在外部见证人的倾听下,围绕着患者叙事内容进行叙事;拍下视频做成治疗文件,让老伴儿观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最后患者转变治疗态度,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通过这个案例,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努力的工作和学习,只要是有助于解除病人痛苦的事情,那就竭尽全力的去做吧!
供稿:咽喉头颈外科 曹雪婷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