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日记】“要用好技术治病救人,也要让边疆百姓不再对手术恐惧”
导语:我院肿瘤科副主任、团委书记陈天翔同志被选为上海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4月23日,他肩负着医院党政领导的重托和全院职工的期望,踏上了援疆征程。未来的一年半,他将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援疆,帮助提升当地医院综合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陈天翔书记也以日记的形式,用心记录下了自己援建帮扶、治病救人的故事。
相关链接:【新闻速递】接续援疆路,建功新时代——胸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团委书记陈天翔同志踏上援疆征程
初 至 新 疆
陈主任出发前往喀什
医疗队抵达喀什机场,开启援疆之旅
医疗队抵达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4月23日晚上7点左右,我抵达喀什机场后,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尽快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第二天一早,我们和第十批援疆专家进行了座谈会。听到“前辈们”动情地介绍了在喀什的心得与体会,作为后继者的我深感沉甸甸的责任和无比的光荣。我也卯足了劲,一定会尽己所能,为沪疆两地的交流发展和当地百姓的健康努力做出贡献。
首例肺癌微创手术,还患者笑容
陈主任正在进行手术
大伯术后情况良好
到喀什的第五天,我收到心胸外科吕会斌主任的会诊请求。一位大伯因体检发现右上肺肿块来院就诊。我第一时间评估胸部CT后判断,是肺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建议他尽快手术治疗。然而大伯一家都对手术充满了恐惧和焦虑,和我说:“这个肿瘤是不是要开大刀啊,那我就不看了……”。我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治疗的过程和围术期的注意要点,并安抚患者的情绪,“这个手术只要一个小小的切口就能完成,放心!”大伯和家属这才安下心来准备手术。
4月28日,我和心胸外科吐逊江主任,帕哈尔医师密切配合,一同为大伯开展了单孔胸腔镜下右上肺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我在患者右侧胸壁切开一个3公分的微小切口,用胸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合理布局“庖丁解牛”,完整地摘除了肿瘤。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为浸润性肺腺癌。5天后,大伯就拔除了引流管,对医生们的技术和关心反复道谢。看到患者再次露出质朴的笑容,我感到又欣慰又温暖。
劳动节劳动不停,义诊交流为民服务
五一期间,陈主任前往多地进行健康义诊
五一假期期间,我们队伍的行程安排得非常密集。4月29日,在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源同志的带领下,我和其他援疆干部一同前往喀什大学开展“感悟援疆初心使命、汲取帮扶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再一次重温历史,感悟初心使命。5月1日,我们前往兵团第三师四十一团开展了屯垦戍边红色教育,并在兵团中医院和养老院进行健康义诊活动。5月6日,我们又赶赴边境土尔尕特出入境边境前哨班进行义诊。在那里我接受了最生动的国防教育,也被这些坚守在高海拔区域,为国家的边境安全和出入境工作默默付出的警官们所深深感动。
期间,我们喀什二院还与泽普县人民医院、叶城县人民医院开展医联体战略合作和健康义诊等交流活动,希望使更多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地为喀什百姓服务。
上海市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合影
劳动节过后,我又立刻投入了新的工作中。在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领队仁济医院陈尉华副院长带领下,通过每周开展全院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的调研会,与喀什二院的领导一同了解各个部门目前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为喀什二院的下一步发展规划的工作规划厘清方向。
今天是我来到喀什的第24天,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过的繁忙且充实。对于接下来的援疆工作,我充满了干劲和信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