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公卫·特刊|坚守生命的最后防线 给危重病患带来曙光——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监护室团队

2023-05-20 19:00   上海公卫中心

永不止步的追求、永不退缩的担当已经成为公卫中心外科监护室的使命与担当。

用最快的速度,抢救最危重的病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监护室是全院离生死最近的地方。在科室负责人王鹤的带领下,外科监护室始终扮演着医院危重救治的中坚力量。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科室医护团队总是在各种响着报警信号的仪器间疾步穿梭,在危重病患之间不停奔跑,这里多学科会诊、紧急抢救、危重病例讨论已经司空见惯。对于外科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的职责就是在ICU病房内坚守生命的最后防线,竭尽全力给病患带来生命的曙光。

66861684538460424

公卫中心外科监护室成立于2019年12月,科室采用综合封闭管理模式,装备了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各种监测、抢救仪器设备及层流空气净化系统,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重要保障。科室可以收治外科围手术期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后需要监测、麻醉意外、重型复合型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各类休克、脓毒症、各类中毒等急危重病人。由于科室成立后不仅就遇到了新冠疫情,科室骨干三年来经常被抽调抗疫,虽然人员队伍不齐备,却依然重症救治、疑难病例、科研攻关等多个方面做出了不菲的成绩。

战疫三年 成功打造重症团队

自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暴发后,外科监护室就成为了公卫中心抗疫的主力部队之一。只要新冠病房有需要,重症救治组总有外科监护室医护的背影。在与新冠三年的较量中,外科监护室的医护人员针对重症患者采取一人一方案原则,动态调整救治策略,并积极发挥中医药的传统优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重症救治经验。2023年初,随着“乙类乙管”实施后,王鹤带领团队不仅成功救治了较多“大白肺”患者,甚至挽救了一大批患者的生命。其中,来自江西56岁的老张就是其中之一。

33991684538460653

2022年12月底,老张感染新冠后慕名来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求医,虽然在外院经过对症治疗,但是胸闷、呼吸不畅的症状并未缓解,而且影像学也提示迅速出现了“白肺”。于是,老张以重症等级被收治入院。可是仅入院第二天,老张病情进展迅速,一度出现神志模糊、呼吸窘迫等现象,两肺多发病毒性肺炎比例高达三分之二,经医生评估后,符合危重症标准,王鹤带领团队立即将其转至外科监护室救治。一周后,老张的重症肺炎表现还在加重,无奈之下,为了保持气道畅通,医生对老张实施了气切和俯卧位通气,并每天给予支气管镜下气道分泌物清除。肺部的情况刚刚略有好转,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原本存在的肝硬化导致了大量腹水,因为免疫力低下,老张出现了多种耐药菌、真菌感染,由于多种耐药菌入血造成了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同时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非常凶险。祸不单行,老张又合并了重度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医生给老张家属下了多次病危通知,凶险程度可见一斑。据王鹤回忆,患者病情最危重的时候,也就是救治过程最艰难的时候大概有半个多月,那段时间正好是春节前后,重症团队坚守在一线,坚守在病人床旁,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病人情况有哪怕细微的变化也逃不过重症人的火眼金睛,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给病人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与死神赛跑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池。肺部感染、脓毒血症终于控制住了,休克纠正了,病人又出现了严重的麻痹性肠梗阻...重症医护团队不畏艰难,关关难过,关关过。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历时105个艰难的日日夜夜,老张逐渐好转,并4月中旬康复出院。老张出院那天感慨万分,要是当初没来上海公卫中心,自己可能没有机会看到蓝天白云了...

象老张这样的病人,只是重症团队救治的众多危重病人的一个缩影。

立足感染 妥善应对疑难病例

为了进一步展现学科实力,外科监护室依托公卫中心在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的诊疗优势,始终以各类感染性疾病重症救治为抓手,妥善应对各类疑难病例,为绝望的患者再次燃起生命的希望。为了解决各类疑难病例,王鹤深知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依靠全院之力形成“团战”。所以,组织开展多学科专家会诊,根据重型患者伴随严重基础性疾病的特点,采取MDT救治模式,也成为攻克疑难病例的利器。王鹤介绍:“每次出院疑难病例,除了自己科室的医生,其他专科医生也会来会诊。如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多大的剂量,都会和手术团队动态衡量、综合考虑出凝血风险后,共同协商,个性化制定方案。”

外科监护室近期收治了一名从其他科室转入的昏迷患者,由于患者还有消化道出血和肺部炎症,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后,确诊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合并多种并发症。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终于清醒过来,但脖子以下完全不能动,又没有感觉,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患者连吞咽口水都无法完成。王鹤带领团队密切观察病情,精准调整药物剂量,帮助患者缓解各种症状,并逐步帮助其恢复肌体的知觉。高强度的监测、连续性的治疗、及时的总结复盘和精细化管理,帮助外科监护室不断优化诊疗路径,“让每位疑难重症患者在最佳时机得到最合适强度的治疗”。

科研攻关 用噬菌体解决难题

虽然临床业务繁忙、科室人员紧张,但是外科监护室用科研攻关临床难题的热情并未减少。用科研反哺临床已经成为科室的座右铭。科室鼓励临床医生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始终坚持“临床研究融入日常诊疗”的工作模式。近三年来,虽然科室承担了新冠重症救治的任务,但是科研工作并未放松,科室医护人员先后发表多篇SCI及中文核心期从刊论文,并承担部分市级课题。。

此外,外科监护室还主动与科研部门寻求合作来攻克临床难题,其中联合科研部门开展噬菌体治疗来解决临床多重耐药菌困扰成为临床的救治亮点。科室成立至今,王鹤利用噬菌体疗法帮助数十位感染超级细菌或多种耐药菌的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王鹤透露,部分重症患者在救治过程中,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有些患者甚至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多亏噬菌体疗法的介入,有效解决了临床难题。由于公卫中心有一只强大的科研团队,除了噬菌体疗法之外,王鹤也带领团队探索其他治疗方法,从而为临床重症救治找到强大的科技支撑。正因为有了科研团队的加持,让科室在重症救治领域有了更多选择空间。

永不止步的追求、永不退缩的担当已经成为公卫中心外科监护室的使命与担当。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王鹤也将继续带领重症团队发挥学科引领辐射作用,开展多学科、多中心的深入研究,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人民守好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监护室,防线,坚守,科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