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好护士】2023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之徐励

2023-05-19 10:49   上海市护理学会

徐励同志说“首先,我是一名ICU专科护士;然后,我是一名护士长。管理是一门艺术,自己要保持积极、务实、创新的护理理念,优化护士梯队培养,做好学科建设,团队才能高效、优质地完成危重病护理。”

导语

为促进健康中国与健康上海的建设与卫生事业和谐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宣传上海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流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广大护理工作者为我市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3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好护士”专栏,将集中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23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市东方医院NICU护士长——徐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01先进事迹Exemplary Deeds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介绍视频

徐励,现任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外科ICU护士长,中共党员,硕士,讲师,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PICC专科护士、II级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美国心脏学会BLS和ACLS导师;获批2018年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学术任职:上海市东方医院营养支持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营养支持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卒中学会护理分会委员、《上海护理》杂志审稿专家。

一、扎根重症一线,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监护技术

徐励同志于1999年入职东方医院,完成规培后,她主动选择去到护理工作最复杂、要求最高的心脏外科ICU。在心外ICU工作第三年,由于其工作勤奋好学,很快熟练使用呼吸机、床边血透、ECMO等20余种抢救仪器,用心护理心脏术后危重症患者,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得到科主任、护士长和主管医生一致好评,被推选为科内带教老师。在这珍贵的十年中,她还参与成功抢救“国际旅游节”澳洲籍金茂跳伞坠落伤者,并跨国空中救治、安全护送其抵达悉尼。

二、尊重真诚的团队合作,带领护理队伍稳定健康发展

徐励同志于2008年来到神经外科ICU担任护士长,成为全院最年轻的一名护理管理者。初来乍到,面对略显不稳的护理团队,面对脑出血、脑外伤急诊患者爆棚的超负荷工作量,她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她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带领全科护士扑到了神经危重患者的护理上,加班到九十点是常事, 护理安全成了她最关注的事情。一年、两年、三年,护士长的带头作用、先锋模范效应,科室凝聚力越来越高,护理质量进入全院前25%,护士离职率低,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95分。从此,徐励开始从事脑卒中专科护理管理工作,并坚定地立足重症护理方向。

专业方向1:重症脑血管病诊治

脑血管病是目前全世界导致人类死亡、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重症脑血管病占神经外科ICU患者比例最高,约70%。意识障碍、偏瘫、急性期病情变化大,给护理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评估肌力、观察瞳孔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执行无菌操作,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工作,这些都是徐励在临床工作的的主抓点,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同时,针对流程可行性、实用性不够导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救治院内延迟,达不到指南时间窗要求的问题,为确保实现早期有效再通,徐励对卒中团队成员质性访谈,进一步了解延迟原因、救治体验、需求等,提出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和问题。联合急诊科、DSA、病区医护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建设性方案。通过专家会议法,构建一体化多部门方案,包括目的、团队结构、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等,关注合理化、可操作性。同时引入卒中案例,基于沟通、互助、监控等对相关部门医护进行Team STEPPS团队合作培训,将脑卒中一体化(急诊科首诊-神经内科溶栓-DSA取栓-麻醉配合-卒中病区和ICU联动)合作更紧密连接,进一步缩短各环节时间,缩短DNT至30min,减少院内延迟,提升救治成功率。同时,申请上海市护理学会课题面上项目(2019MS-B01)《构建AIS血管内治疗一体化合作方案的行动研究》,于2022年顺利结题。近几年,脑血管病外科诊治更趋于微创,神经外科2021年及2022年先后获批成为国家卫健委“脑出血外科诊疗中心”、“神经介入建设中心”。护理团队全力保障术后安全,近5年,护士夜间第一时间发现患者肌力改变有6人次,积极干预后及时控制进展。

除此,针对择期患者对术后监护存在担忧、家属不能陪护、环境陌生等因素,她牵头启动新的“病区- 监护室联动,患者共同参与的神经外科围术期优质护理”项目,内容包括“监护护士走出去,在病区完成术前宣教,带患者提前参观监护室”、“病区主管护士走进来,了解病情,落实后续事宜”、“宣教模式多样化,除了口头讲解、书面资料发放外,增加宣教标识、墙报、视频等”,多方面一起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体验。该项目创建申报后,在“东方服务提升季”活动中脱颖而出,入选百年院庆优秀项目。

专业方向2:神经重症肠内营养管理

“在临床护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护理质量,让患者获益”一直是徐励同志信奉的工作原则。神经重症卒中患者面临着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无法进食的问题,营养治疗是关键,每天至少2/3患者需要实施肠内营养。但是,肠内营养开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胃肠道并发症频发,如腹泻、腹胀、呕吐,严重者返流,让病情雪上加霜。2013年,徐励入选东方医院朝阳人才培养计划,获批课题《三种营养泵鼻饲时间分配方案对神经科重症患者胃潴留影响的研究(DFZY-H6)》。通过改变鼻饲时间安排,旨在降低胃潴留的发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2017年,她进一步关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营养支持问题,完成个人硕士毕业论文《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效果评价》,取得同济大学医学硕士学位。这为确定个人研究方向,后期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指南的更新,医疗、护理和营养专业大量高质量专家共识推出,肠内营养管理工作快速发展。但是,喂养不耐受、临床不必要的中断仍是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最大的绊脚石。面对现状,徐励团队查阅文献,分析原因,规范护理操作,不断与医生沟通,减少肠内营养的中断。她积极提倡“医护同行”理念,明确护士在肠内营养管理中“执行者、管理者、宣教者”的地位,加强护士培训,提升护士营养管理中综合评估处理能力。2021-2022年,神经外科ICU未发生1例因非病情导致的喂养中断。在积累大量肠内营养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徐励进一步聚焦神经重症肠内营养菌群研究。2022年底,新获批2项课题,分别为浦东新区老年医疗护理试点立项(PW2022-HZ01)《酪酸梭菌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的影响》,同济大学护理学院(筹)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面上项目资助《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调查和干预研究》,累计研究经费8万。带教22级硕士研究生课题研究为《口服营养补充对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蛋白达标的影响与分析》。在上海市东方医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徐励成为上海市护理学会营养专委会委员,并担任院内营养支持专委会主任委员,通过教学、科普形式提升护士在营养支持领域的知识储备,提升患者和家属对营养重视和操作依从性。带领神经外科ICU通过了“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肠内营养护理小组”的考核。

三、与神经外科共同成长,为搭建学科品牌添砖加瓦

2017年,是神经外科科室发展史上关键和转折性的一年,徐励协助科主任完成神经外科南院新病区开张,2017-2022临床业务连续高速增长。2021年手术量达到1636台,业务总收入1.44亿元。近四年,CMI值从2.35提升到3.47。神经外科三大亚专业(神经肿瘤微创手术、神经重症综合救治、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逐渐形成特色。科室近5年先后入选“浦东新区重点学科”、“浦东新区临床高原学科”,“浦东新区重点学科群”。依托不断前进的科室发展,徐励同志带领护理团队也不断进取,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减少肠内营养中断”方向特色突出。2018年起,ICU牵头每年举办3次神经重症参访班,主题分别为神经重症肠内营养、气道管理、血压管理,吸引市内外专家、护理同仁一同交流,展现成绩,分享彼此经验,共同进步。徐励还每年受邀在神经外科两大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东方陆家嘴神经内镜与垂体瘤论坛》、《东方陆家嘴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论坛》)上作专题讲座,获得一致好评。东方神外学科品牌快速成长,护理团队一直在努力。

四、党建文化引领,发挥党员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徐励同志一直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2年起担任党支部宣传委员。2019年新冠疫情起,她一直坚持一线工作,积极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第一批组队前往隔离点、带队疫苗注射,2021年负责花木地区的核酸采样带队。她不断总结,申请同济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同济大学东方医院灾害医学研究所抗疫专项课题(20TJBXKY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疗专业视频拍摄与传播》,发表新冠相关SCI论文2篇,其中《Centralized medical quarantine for imported COVID-19 inShanghai, China.》,IF7.089分。文章针对新冠全球暴发期间,接待入境旅客实施一系列硬件布置调整、流程改进和服务措施,引用率高。2021年获得浦东新区护理科研创新个人,2022年被评为“党员之星”。

二十多年职业生涯!徐励同志说“首先,我是一名ICU专科护士;然后,我是一名护士长。管理是一门艺术,自己要保持积极、务实、创新的护理理念,优化护士梯队培养,做好学科建设,团队才能高效、优质地完成危重病护理。”

02典型事迹Typical Deeds

护:心脏外科ICU十年让徐励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监护技术,并立足神经重症护理。她牵头将脑卒中一体化(急诊首诊—神经内科溶栓—DSA取栓—麻醉配合—卒中病区和ICU联动)合作更紧密链接,进一步缩短各环节时间。积极提倡肠内营养“医护同行”理念,明确护士在肠内营养管理中“执行者、管理者、宣教者”的地位,减少喂养中断。带领神经外科ICU通过“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肠内营养护理小组”考核。 

管理:主持全院项目《运用PDCA工具加强病区备用药品(含大输液)的定数管理》并作院周会发言,建立护理部与药剂科互相监督、双向合作的药品管理模式。牵头启动“病区-监护室联动,患者共同参与的神经外科围术期优质护理”项目获得医院百年院庆优秀项目。

教:现带教4名同济大学硕士;每年完成同济大学全日制本科《外科护理学》授课、临床见习和健康医学院本科生论文带教2人次;每年完成8-10场BLS和ACLS课程;国内同行交流授课大于5场次/年。

研:从临床护理中发现问题,致力于神经重症肠内营养护理,聚焦菌群研究,在研课题2项。近5年,课题结题2项,专利5项,发表论文5篇(1篇SCI IF7.089)。

本文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文字、视频来源:上海市东方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图片编辑:张梦佳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工作者,护士长,护理,病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