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尖锋】啤酒肚一查竟是10斤巨大肿瘤!川肿“生命禁区”内精准“排雷”!
在外科手术中,腹膜后肿瘤因凶险异常,被外科医生视为生命禁区的“地雷”,要想成功“排雷”,那难度可想而知。近日,四川省肿瘤医院新成立的学科:肝脏移植中心·肝胆胰外科,顺利完成该中心“开科第一刀”:成功切除了1例直径接近30厘米、重约5kg的腹膜后巨大肿瘤,从切开皮肤至缝合完毕,耗时仅2小时50分钟。
原以为长胖了,腹痛腹胀才发现是巨大肿瘤!
患者萧先生(化名),59岁,来自甘肃省,10月前发现腹部长大,最初认为是“长胖了”,直到发现腹胀腹痛后辗转多院就诊,但症状未能缓解,慕名到我院肝脏移植中心·肝胆胰外科黄孝伦主任处看诊。
经过MRI检查,医疗团队发现萧先生腹膜后巨大软组织团块,与邻近组织分界欠清,推挤肝脏、右肾、胆囊胰腺、临近肠管,下腔静脉受压变窄,考虑肿瘤性病变。
稳!准!快!“开科第一刀”成功完成高难度手术
“腹膜后即腹膜后潜在腔隙,是腹部的最深层次,位置较深,手术视野狭窄,并且解剖结构复杂、血管丰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重要的动脉、静脉丛纵横交错,因此,在此部位手术要求医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足够精确。”黄孝伦主任指出,患者的这个腹膜后肿瘤巨大,术中血管分离难度大,易引发大出血或者其他脏器损伤,非常考验手术团队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
为了制定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黄主任带领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制定了详细的围手术期计划和手术方案,最终成功实施“开科第一刀”。
据了解,像这样高风险的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以及肝胆胰的各项高难度手术,黄孝伦主任团队已开展成百上千例,均已是常规诊治手段。团队始终坚持“手术+”的理念:手术只是基础,创新寻求生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长期、高质量存活为目标;突破传统“匠人”思维,打造肝胆胰肿瘤综合诊疗中心。经过该团队的诊疗,已有数万计的患者获得了“新生”。
发挥川肿特色优势,肝脏移植中心引进人才再出发
肝脏移植中心·肝胆胰外科,是由我院“引进人才”——黄孝伦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带领一支优秀的医学博士共同组成的医生团队,成员多有海外留学和进修经历。黄孝伦主任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美国高层次引进人才、四川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该中心以肝胆胰外科治疗为基础,肝脏移植为“高地”,除肝胆胰的常见病、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还将发挥川肿的特色优势,拟开展MDT治疗以及国际多中心合作。在传统手段的基础上,与川肿放疗团队有机合作,增加了多种西部地区唯一的诊疗技术:如术中放疗、射波刀(精准放疗)、质子刀(治愈性的局部放疗),以及团队在全国领先的“免疫细胞”治疗等,同时,推进肝胆胰肿瘤的片段化治疗向全流程治疗转变,为病人提供有关爱的、人性化的、安全优先、以及质量第一的诊疗,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命期和生活质量。
THE END
责任编辑 | 李岳冰、古昌伟 国家科普教育基地 四川省科普基地 成都市科普基地 四川省科技厅科普基地提升项目(2021JDKP000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