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名片+2!他们来自中肿妇科
2023年5月12日,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当选首届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东主任医师当选首届卵巢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成立于1986年,在历届主委带领下,专委会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妇科肿瘤防治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为了更有效推动各主要妇科瘤种的学科建设、助力临床实践,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中国抗癌协会将妇科肿瘤专委会拆分为卵巢癌、子宫体肿瘤和宫颈癌三个专委会。
樊代明院士为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正副主委颁发证书
樊代明院士为卵巢癌专业委员会正副主委颁发证书
会议上,樊代明理事长向当选专家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希望各位委员努力做实事,实力是唯一的话语权,实干是唯一的兴邦路,要求专委会每月进行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为国民的健康负起责任。
在刘继红主任委员主持下,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专委会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专委会的工作重点:学术活动和继续教育、开展疑难病例会诊、妇瘤医生培训/巡讲、公益科普工作、组织管理工作。刘继红主任委员重点介绍了关注度高的妇科肿瘤MTB诊疗在线、学术沙龙等可以广泛推广的学术交流品牌,她呼吁委员们积极参与已开展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和我国研究者发起的子宫肿瘤相关临床研究,真正为广大肿瘤患者造福。
刘继红主委主持召开第一次专委会工作会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成立于1964年,经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派”风格,享誉国内,水平领先。目前科室医师队伍健全、梯队合理,教授/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7名,广东省杰青医学人才1名,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1名。多人次担任全国/省市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 Oncol 、 J Clin Oncol 、 JAMA ONCOLOGY等顶尖学术期刊。近五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2项,累计研究经费613.5万元。
开展规范化诊疗,解患者之难探医者指南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肥胖、高血压等既往少见的疾病日渐增多,与上述“代谢综合征”息息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妇科实行三大癌种的单病种管理,设立单病种大PI,以期专注疾病相关临床基础研究,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其中,子宫内膜癌方向的相关研究包括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前哨淋巴结活检等相关探索、晚期/复发内膜癌的免疫靶向治疗。刘继红教授带领团队编写了《2022年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的“子宫内膜癌”分册,成为全国妇科肿瘤医师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妇科重视的是“规范”二字,在规范的基础上,探索早期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治疗;对于复发/晚期的患者,希望尽最大的努力,结合妇科肿瘤MTB诊疗,使患者通过精准的免疫靶向治疗、包含联合脏器切除术的超根治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最大限度实现疗效获益。
即使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愿意付出100%的努力!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三,但卵巢癌的特点是:70%发现已是晚期、70%的患者3年内可能会复发、近70%患者五年内死亡。因此,其病死率一直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
多年来,中心妇科一直致力于卵巢癌防治工作。2017年,李俊东主任医师组建了中肿卵巢癌MDT门诊,以“即使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愿意付出100%的努力!”为理念,作为国内第一个卵巢癌单病种MDT,实施卵巢癌患者全程全人管理,并在“四固定,一坚持,轮班制”的9字方针指导下坚持至今。妇科于2022年5月成立了卵巢癌病区,专病专治,进一步提高专科声誉度。经过6年的沉淀,中肿卵巢癌多学科团队提出并践行了一些新的治疗模式,如全身R0减灭术,初步的结果发现可以减少复发率。团队业绩逐步得到国内同道的认可,获邀共同编写CSCO的卵巢癌指南。
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科肿瘤多学科协作专委会 (GO-MDT)、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卵巢癌MDT推广联盟、广东省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卵巢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药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成立,举办多届广东省妇科肿瘤多学科协作学术论坛暨卵巢癌MDT理论与实践学习班,致力于将卵巢癌单病种的MDT诊治理念推广,真正让患者受益,打造卵巢癌诊治研学术高地,努力建设全国知名、世界领先的卵巢癌诊疗科研中心。
文/黄绮丹、杨帆
编辑/赵现廷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