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血压前期人群!国家级科研项目福建唯一分中心落地福州市一总医院
为提高全民关注血压的意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的有关要求,由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参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张伟丽教授主持的“高血压前期人群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临床研究项目福州分中心的工作在福州启动。据了解,这也是该项目在福建省唯一的分中心。
“高血压前期人群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伟丽教授承担。据介绍,项目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起,为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而精准测量中较为前沿的方法就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人的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临床常用的诊室血压测量获得的是碎片化数据,难以反映血压的变化趋势和昼夜节律波动。
该项目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为抓手,这对识别高血压临床表型、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降压疗效至关重要。
在研究对象方面,项目选择高血压前期人群,即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范围。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近4亿成年人处于高血压前期,10年后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超过50%。对这部分人进行有效干预,有利于延缓他们的血压进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张伟丽教授介绍,该项目在全国8~10省市建立血压风险监测基地,基于社区医院,拟入组1万例高血压前期人群(35周岁≤年龄<80周岁,血压范围120-139/80-89 mmHg),进行门诊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持续监测,建立纵向随访队列数据库。
通过监测数据,明确门诊血压、24小时血压水平和昼夜分布的变化趋势谱,评估血压变异在高血压进展、靶器官早期损害及心血管事件风险中的预测作用,为血压的早期精细化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彦介绍,该院心内科是福建省级重点专科、福州市重点学科、福州市心血管研究所挂靠单位,主要承担着福州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心血管内科医疗技术指导和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任务。通过参与该项目,对指导福州地区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市民在确定为高血压前期人群并纳入研究后,将由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进行为期三年的健康指导及随访观察,期间将予血尿生化、心电图、动态血液、动脉硬化检测等项目的检查,所有项目均免费。
接下来,将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仓山区建新镇第二卫生院率先启动该项目,附近的居民可就近报名参加,也可直接联系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心内科0591-63526771进行咨询。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 记者:陈坤 通讯员:陈文璇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