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继东教授:IgG4相关胰腺炎和胆管炎的诊疗进展

2023
05/19

+
分享
评论
肝胆相照平台
A-
A+

临床上,如果同时存在胆管炎和AIP,可以直接予患者试验性激素治疗[17]。如果只有单独的胆管受累或胰腺受累,要与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相鉴别。这些恶性肿瘤也可能有lgG4的升高,要避免误诊。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近年来新被定义的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的疾病,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以IgG4(+)浆细胞为主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并伴有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该病几乎可累及身体的各个部位。

在2023西安消化肝病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分享了IgG4相关胰腺炎和胆管炎的诊疗进展。胆相照平台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IgG4相关疾病的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AILD)主要包括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以肝内小叶间胆管损害为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以肝内外胆管都可能受损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IgG4相关胆管炎[1]。

1961年,Sarles等人报道了第一例关于慢性胰腺炎伴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的病例,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2]。1991年,Kawaguchi等人描述并提出了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LPSP)[3]。1995年,Yoshida等人提出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概念[4]。Hamano等人在2001年描述了一例日本AIP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水平升高,这被认为是IgG4相关疾病(RD)的首例报告[5]。2006年,Yamamoto等人提出了“IgG4相关浆细胞综合征(SIPS)”这一概念[6],并基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提出了“IgG4-多器官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IgG4-MOLPS)”。2011年,日本研究小组将包括IgG4相关AIP、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和其他IgG4相关疾病这些概念统一起来,提出IgG4-RD[7]。

IgG4-RD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全身炎症纤维性疾病,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及IgG4阳性浆细胞组织器官浸润为特点,对激素治疗应答好,以亚洲老年男性多见。人们对IgG4-RD认识时间较短,对其发病的始动因素也尚不完全清楚。

IgG4-R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包括腹膜后、胰腺、淋巴结、胆系、肾脏、唾液腺、泪腺及甲状腺等等,肝病医生主要关注的是胰腺和胆系受累。我国一项纳入了407例IgG4-RD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其中83例患者胰腺受累,12例患者胆系受累[8]。本团队总结了127名IgG4-RD患者的病例特点,发现其中82例患者胰腺受累,62例患者胆管受累[9]。这两项研究均说明IgG4-RD患者中累及胰腺和胆系的比例很高。

2019年,美国风湿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ACR/EULAR)提出了IgG4-RD国际诊断标准。该标准第一步是将所有存在常见器官受累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患者纳入(包含以下典型器官的临床或影像学特征,例如胰腺、唾液腺、胆管、眼眶、肾、肺主动脉、腹膜后、硬脑脊膜或甲状腺,或以上器官不明原因的炎症伴淋巴浆细胞浸润的病理证据)。第二步是排除表现类似IgG4-RD的多种疾病。第三步是对包括组织病理学、免疫染色、血清IgG4浓度以及器官受累情况进行权重积分。第四步是进行总体评估,如果一个病例符合准入标准,但不存在排除标准项,且总分≥20,那么该病例符合IgG4-RD的诊断标准[10]。

2020年,日本提出了修订版的综合诊断标准(RCD)[11](表1),可以总结为:1)临床表现:器官受累(器官肿大等影像学表现);2)血清IgG4超过135mg/dl;3)病理表现:淋巴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IgG4(+)的浆细胞浸润;4)对激素治疗有效。

4641684453755022

表1. 2020年日本修订的RCD诊断标准

二、IgG4相关胰腺炎

AIP包括1型和2型。1型AIP为IgG4-RD在胰腺的表现。2型AIP与IgG4无关[12]。IgG4相关AIP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弥漫肿大呈腊肠样,小叶轮廓消失,边界清楚,胰周炎症或纤维化表现为环形影或“晕征”(图1)。胰管弥漫性、不规则狭窄,狭窄胰管无梗阻或轻度扩张,胰腺段胆总管可见不规则狭窄。

67731684453755222

图1. IgG4相关AIP影像学表现

IgG4相关AIP的病理表现为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IgG4(+)的浆细胞浸润(图2)。

52161684453755676

图2. IgG4相关AIP病理表现(A-C)

2020年,日本提出AIP的治疗共识[13],建议AIP患者初始口服泼尼松龙剂量为0.6 mg/kg/d,持续2-4周。然后根据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变化,每1-2周减量5mg。剂量逐渐减少至维持剂量(>5mg/d),维持2-3个月。

三、IgG4相关胆管炎

2020年日本提出的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4]为:1)肝内或肝外胆管狭窄(MRCP或ERCP);2)胆管壁增厚(超声、CT、核磁等);3)血清学检查结果(IgG4>135mg/dl);4)病理发现(淋巴浆细胞浸润、纤维化、每高倍视野lgG4+浆细胞>10个、闭塞性静脉炎);5)其他器官受累;6)类固醇治疗有效。

根据胆管狭窄部位,IgG4相关胆管炎分为4型:Ⅰ型,胆总管末端狭窄型;Ⅱ型,广泛的肝内和肝外胆管狭窄型;Ⅲ型,肝门部胆管和胆总管下段狭窄型;Ⅳ 型,仅肝门部胆管狭窄型。

PSC和IgG4相关胆管炎有不同的胆管成像特点。PSC以纤维化为主,狭窄长度短,主要为“串珠样”改变,而IgG4相关胆管炎是以上皮下炎症为主,特点是狭窄较长,呈“节段性”改变(图3)。

48731684453756183

图3. PSC和IgG4相关胆管炎的胆管成像特点

从胆管内超声特点来看,IgG4相关胆管炎为管壁弥漫性增厚,PSC为不规则增厚,胆管癌的表现则更不对称(图4)。

16991684453756354

图4. IgG4相关胆管炎、PSC、胆管癌的胆管内超声特点

激素治疗同样对IgG4相关胆管炎有效(图5),但是复发率较高。类固醇减量期间的复发率为15%,服用类固醇维持期间复发率为18%,停用类固醇后复发率为67%。本团队近期的研究结果也发现停药或单用激素的患者复发率较高,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复发率。因此日本主张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至少两年。

20891684453756717

 图5. IgG4相关胆管炎激素治疗前后影像对比

目前的新型治疗药物主要是针对各种靶点的免疫抑制剂。一项Meta分析研究了利妥昔单抗治疗IgG4-RD的效果,研究纳入了27篇文章,26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其二线治疗有效率为90.7%,一线治疗有效率为100%[15]。此外,度匹鲁单抗(针对IL-4Rα的lgG4单抗)也是治疗lgG4-RD的新方法[16]。

临床上,如果同时存在胆管炎和AIP,可以直接予患者试验性激素治疗[17]。如果只有单独的胆管受累或胰腺受累,要与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相鉴别。这些恶性肿瘤也可能有lgG4的升高,要避免误诊。

专家简介

37771684453757337

贾继东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肝硬化与门脉高压诊疗及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006-2012)

亚太地区肝病学会主席(APASL 2009-2010)

国际肝病学会主席(IASL 2013-2016)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2010-2020)

先后担任Hepatol Int、Liver Int、 JGH、 JCTH、《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及《肝脏》等国内外杂志的副主编及共同主编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

[1] Hirschfield G M, Heathcote E J, Gershwin M E. Pathogenesis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9(5): 1481-1496.

[2] Sarles H, Sarles J C, Muratore R, et al. Chronic inflammatory sclerosis of the pancreas--an autonomous pancreatic disease?[J]. Am J Dig Dis, 1961, 6: 688-698.

[3] Kawaguchi K, Koike M, Tsuruta K, et al. Lymphoplasmacytic sclerosing pancreatitis with cholangitis: a variant of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extensively involving pancreas[J]. Hum Pathol, 1991, 22(4): 387-395.

[4] Yoshida K, Toki F, Takeuchi T, et al. Chronic pancreatitis caused by an autoimmune abnormality. Proposal of the concept  of autoimmune pancreatitis[J]. Dig Dis Sci, 1995, 40(7): 1561-1568.

[5] Hamano H, Kawa S, Horiuchi A, et al. High serum IgG4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clerosing pancreatitis[J]. N Engl J Med, 2001, 344(10): 732-738.

[6] Yamamoto M, Takahashi H, Ohara M, et al. A new conceptualization for Mikulicz's disease as an IgG4-related plasmacytic  disease[J]. Mod Rheumatol, 2006, 16(6): 335-340.

[7] Uchida K, Okazaki K. Current status of type 1 (IgG4-related) autoimmune pancreatitis[J]. J Gastroenterol, 2022, 57(10): 695-708.

[8] Liu Y, Zhu L, Wang Z,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IgG4-related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among 407 patients  with IgG4-related disease: a retrospective study[J]. Rheumatology (Oxford), 2021, 60(2): 767-772.

[9] An W, Wu Z, Li M,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27 Chinese patients[J]. Orphanet J Rare Dis, 2022, 17(1): 307.

[10] Wallace Z S, Naden R P, Chari S, et al. The 2019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IgG4-related disease[J]. Ann Rheum Dis, 2020, 79(1): 77-87.

[11] Umehara H, Okazaki K, Kawa S, et al. The 2020 revised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RCD) criteria for IgG4-RD[J]. Mod Rheumatol, 2021, 31(3): 529-533.

[12] Uchida K, Okazaki K. Current status of type 1 (IgG4-related) autoimmune pancreatitis[J]. J Gastroenterol, 2022, 57(10): 695-708.

[13] Okazaki K, Kawa S, Kamisawa T, et al. Amendment of the Japanese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2020[J]. J Gastroenterol, 2022, 57(4): 225-245.

[14] Nakazawa T, Kamisawa T, Okazaki K, et al.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 2020:  (Revision of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 2012)[J].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21, 28(3): 235-242.

[15] Betancur-Vasquez L, Gonzalez-Hurtado D, Arango-Isaza D, et al. IgG4-related disease: Is rituximab the best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cases  refractory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review[J]. Reumatol Clin (Engl Ed), 2020, 16(3): 195-202.

[16] Harb H, Chatila T A. Mechanisms of Dupilumab[J]. Clin Exp Allergy, 2020, 50(1): 5-14.

[17] Naitoh I, Nakazawa T.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J]. Gut Liver, 2022, 16(1): 28-36.

整理/肝胆相照 审校/贾继东教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IgG4,胆管炎,胰腺炎,贾继东,AIP,胰腺,器官,激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