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超声诊断胆囊腺肌症1例

2023-05-18 11:25   武汉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对于患胆囊腺肌症而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可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有无变化。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2岁,无明显不适,来本中心进行健康体检。

超声检查

检查所见:

28761684380190935

66751684380191504

63471684380191657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局部囊壁不均匀增厚,较厚处范围约31mm×6mm,内可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区,部分无回声区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CDFI:部分增厚的囊壁上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胆囊壁异常声像(考虑胆囊腺肌症,建议复查)。

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 GA)也称胆囊腺肌瘤病、胆囊壁憩室症,是一种以胆囊腺体和平滑肌增生为主的非炎性、 非肿瘤性良性增生病变。近 30 年我国文献报道胆囊腺肌症发病以中青年居多,发病率为2.0%~8.7%, 男女比为7∶10。

病因胆囊腺肌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胆囊结石和慢性炎症、先天性因素、雌激素、胰胆管导管异常等有关。

分型

胆囊腺肌症根据组织形态学可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和弥漫型(见示意图):

①局限型较为常见,多位于胆囊底部,表现为局部增厚;②节段型多位于胆囊体部或体颈交界处,形成节段性增厚,胆囊囊腔变窄,可形成环形狭窄环,将胆囊颈部和基底部分隔开,呈葫芦状;③弥漫型表现为凹凸不平的胆囊壁弥漫性增厚。

62391684380191994

临床表现

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无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类似。

检查方法

胆囊腺肌症临床上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常采用的方法有超声、CT、MRI等,其中超声操作简便、费用低,为诊断胆囊腺肌症的优选检查。

超声图像表现①局限型:表现为胆囊底壁部局限性中低回声结节,呈锥形或帽状,其内可见细小囊状无回声(见下图)。

45251684380192367

②节段型: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凸出,形成“三角征”,胆囊腔变窄,呈“葫芦状”胆囊。(见本病例)

③弥漫型: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内壁不平整,出现凹凸面,胆囊腔狭窄,增厚的壁内可见细小囊状无回声区,部分可伴有细小强光点伴“彗星尾”征。

44191684380192516

④本病需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癌相鉴别。

治疗胆囊腺肌症是否有恶变倾向目前仍有较大争议,多数研究认为胆囊癌的发展与结石、慢性炎症和化生变化有关,而不是与胆囊腺肌症本身有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对胆囊腺肌症的手术适应证及如何观察随访尚无统一共识。

对于患胆囊腺肌症而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可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有无变化。如第一年内两次复查均无明显变化,此后可每年复查一次,如果复查发现病灶增大或形态明显改变,可在临床综合评估后酌情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炫武,杨传玉,蒋敏杰,等.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22,27(01):87-90.

2.张娜.CEUS检查对胆囊腺肌症患者诊断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6):2628-2629.

3.吕松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胆囊腺肌症、胆囊癌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212-213.

4.杨帆,王健,文智.CT检查对诊断胆囊腺肌症的效能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01):140-143.

5.孙敏,张磊,刘洋,等.MRI结合MRCP 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8,40(4):539-541.

以上内容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胆囊腺肌症,病史,超声,诊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右肺中叶不规则结节,PET/CT诊断机化性肺炎1例
    打开APP 武汉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 罕见甲状腺异位癌一例【武汉高尚医学影像】
    打开APP 武汉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 咯血发现支气管动脉畸形一例【高尚医学影像】
    打开APP 武汉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