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读片】皮肤病理读片系列——成人水痘、蛎壳状银屑病、Sweet综合症【附读片视频】
衡道医学新媒体联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打造的“皮肤病理读片系列”正式在“衡道病理”公众号和视频号上线,该系列内容聚焦皮肤疾病病理诊断,由刘业强教授亲自带教读片,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诊断要点总结和鉴别诊断分析。希望后续能为广大病理同仁带来更多有价值的皮肤病理内容!
本次刘业强教授根据三例真实病例,为我们介绍了初诊为丘疹坏死性结核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多形红斑的患者,如何进一步确诊的诊断要点与鉴别。摘要如下:
第64期
病史信息:
35岁男性,“躯干面部散在丘疹数天。”
临床照片:
镜下所见:
初步诊断: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最终诊断:成人水痘
诊断要点:
1.皮损为躯干面部散发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结痂,具有“四世同堂”现象;
2.病理:表皮局部坏死,可见棘层局部细胞网状变性及散在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3.特殊染色:抗酸染色(-)
鉴别诊断:
病理需要结合临床与带状疱疹鉴别。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第65期
病史信息:
70岁男性,“躯干四肢发疹伴痒数年。”
临床照片:
镜下所见:
临床诊断:蛎壳状银屑病
最终诊断:蛎壳状银屑病
诊断要点:
1.皮损为躯干四肢呈灰褐色斑块,鳞屑堆积成厚痂,皮损周围有红晕,基底四周有一环状白色鳞屑,内侧缘翘起,外侧缘附着;
2.病理:较厚的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呈规则增生,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乳头血管迂曲扩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可见较多嗜中性粒细胞。
鉴别诊断:
蛎壳状银屑病样的二期梅毒疹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第66期
病史信息:
46岁女性,“左手发疹数天。”
临床照片:
镜下所见:
临床诊断:多形红斑
最终诊断:Sweet综合症
诊断要点:
1.皮损为左手假水疱样红色丘疹;
2.病理:真皮乳头水肿淡染,局部假水疱形成,真皮浅中层弥漫性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与其他嗜中性皮病相鉴别。
讲解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读片专家
刘业强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主任
美国纽约大学阿克曼皮肤病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专委会常委及皮肤病理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
上海市皮肤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皮肤病理质控小组组长
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皮肤病理读片首席专家
专业特长
擅长皮肤附属器肿瘤、黑素瘤及炎症性皮肤病的病理诊断,对疑难罕见皮肤病的诊治有一定心得,创办《强哥谈病说理》网络直播栏目5年来,为中国皮肤病理的普及做了有益的探索,获2017年首届平安好医师称号,获2018年上海仁心医者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课题组研究方向聚焦乳房外Paget病和黑素瘤的发病机制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相关领域,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卫健委、申报多项课题。
感谢蔡轶颉、小胡、雨桐和瑶瑶医生整理和提供的病例信息~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