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保“死磕”集采药耗落地执行,蛮好
2023年1月,武汉医保对胰岛素类国家集采、冠脉支架国家集采、骨科创伤类耗材十二省集采的落地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其中:胰岛素类整体完成约定采购量108.35%;冠脉支架整体完成约定采购量135.29%;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整体完成约定采购量123.66%。进一步地,对胰岛素类未达到进度要求的硚口区、洪山区、江汉区、汉南区进行通报;对未达到进度要求的社会零售药店进行通报,等等等等。
笔者感触:
第一,武汉医保做得好。没有止步于整体完成约定采购量,而进一步聚焦到未达到进度要求的具体区域、主体。契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第二,集采红利不会全部返利给患者,也同时支持支付方式结余留用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但潜移默化中,从“带金销售”“以药养医”等卖产品的模式,逐步过渡到卖服务、以服务吸引患者就医的模式。这对提高医疗质量是有利的。在“带金销售”模式中,患者能用到什么耗材,主要看医院医生与耗材厂商、经销商的关系厚度。在新模式中,无论是患者、厂商都更有选择性、更可被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生领域市场失灵。
第三,上述情况通报,并未向社会高调公开。假如像口腔种植服务一样,向社会公开运营信息,则患者可选择。集采看似强制性很强,其实主要发挥对市场和行业的间接影响。当更多患者期待参与享受集采红利时,客观上倒逼医用耗材定价虚高得到收敛,即便是那些历来以高价标榜的产品。
第四,集采保卫战,重心从制定集采规则到完善集采执行。坚决坚持集采活动落地的严格严肃,有利于进一步扩围集采。集采所作的价格发现,也为支付方式、支付标准、支付范围在合理区间水平的运行提供支持。在医药分开趋势下,较低的产品支付标准,将深刻影响整个行业与产业。
第五,回到武汉医保情况通报,一些区域、主体未达成进度,相比于更多达成现象来看,很可能是技术性问题,重视解决就一定好解决。
没有完成约定采购量,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但不限于:供货商未积极履行;医院未将药耗入院;医师未做相关处方。
对此,医保可用的办法措施有很多,比如约谈等方式;比如重点监控、医保监管;比如在集采协议中约定履行义务。
感谢王晓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