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她恪尽职守,砥砺奋进,不忘初心“铿锵玫瑰,如此绽放”,她将一如既往,做一个平凡、优秀的自己。
导语
为促进健康中国与健康上海的建设与卫生事业和谐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宣传上海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流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广大护理工作者为我市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3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好护士”专栏,将集中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23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陈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01、先进事迹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介绍视频
世上有两种耀眼的光芒,一种是温暖太阳,一种是努力模样。深耕扎根重症护理,她一直坚信,她就是那平凡护理人,怀揣一颗谦卑、感恩的心,在专业路上孜孜不倦,心要有所往,方能行更远。
陈兰,女,1978年1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共党员,护理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上海交大护理学院学术型硕导。苏大护理学院专业型硕导。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重症监护专委会副主委。
一、优异表现或突出贡献
学习护理前辈,践行榜样精神,恪尽职守,组建“上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市一队伍,培养了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处置救援主力军。扎根临床,全力守护重症护理,开较多国内首创:将改良MEWS预警评分植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提升分诊准确性。开发使用胸痛卒中手环,对急诊患者电子身份识别。“blue call”系统开发应用,缩短黄金救治时间。建立空中救援绿色通道无缝链接标准作业流程。初探航空救援直升机模拟舱建设。构建飞行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ICU患者风险评估模式,补充国内相关研究空白。形成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危重症患者多方位护理管理策略。探索重症患者康复,肝移植患者ICU早期康复运动实证研究。承担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及上海市护理学会牵头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技能提升基地建设。主持课题9项,副主编专著多本,获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论文20余篇,SCI4篇。2022年第八届上海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1项,2020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1项,2021年度中华护理科技奖1项,第十四届上海护理科技奖1项。曾赴美国鲍勃琼斯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进修急危重症护理,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研修。
二、兼任社会职务
上海交大护理硕导。苏大护理硕导。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重症监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护理分会智慧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分支机构委员,中华护理杂志社通讯联络站(上海站)通讯员。《护理学报》、《复旦学报》等编委,多个护理高校行业特聘教师、教学实践基地教师、本科生“双导师”校外导师等。
三、疫情当下,勇于承担,挑起重任。
2022年3月初,老年医学中心是当时上海第一家公卫临时职业点/定点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是第一家进驻医疗队,作为该医疗队伍33人护理领队。完成第一批新冠患者收治。成立市一医院援老年医学中心医疗队临时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负责F8和F9病区,共124张床位。收治新冠确诊患者268例,治愈出院160例,共33天,圆满完成此次支援任务。相关事迹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等媒体报道。
四、临床情况
扎根临床,尽善至美,全力守护重症护理
从事护理工作21年,深耕扎根重症护理,潜心地专业汲取与兼收并蓄,不断自我积累与沉淀。学习左英前辈,践行榜样精神。在医院无数个不眠之夜,变化的是沧桑岁月,不变的是对心中那份热爱的坚守。
院前航空救援:她较早开展探索,建立空中救援绿色通道无缝链接标准作业流程;初探航空救援直升机模拟舱建设;构建飞行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最大限度缩短了患者空地对接转运时间,分秒必争实施救援。
院内急诊急救:建立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将改良MEWS预警评分植入、优化分诊流程;开发使用胸痛卒中手环,对患者电子身份识别;“blue call”系统开发应用,一键完成呼叫,减少预检黄金分诊时间,平均分诊时间由6.32分钟缩短至3.29分钟,平均候诊时间由15.8分钟缩短至13.5分钟,荣获上海市卫健委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示范项目。
重症监护领域:构建ICU患者风险评估模式,补充国内相关研究空白。形成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危重症患者多方位护理管理策略,构建信息化重症患者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评估提供有效便捷动态评价;探索重症患者康复,肝移植患者ICU内早期康复运动开展实证研究;较早开展ECMO护理配合研究,解决诊疗技术护理难点。
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技能提升基地建设项目:承担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及上海护理学会牵头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技能提升基地建设项目(2022—2024年),共同完成上海危重症护士培养、危重症基地建设。探索构建危重症护理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建成标准化、可推广,为各市级医院危重症护理高级实践专科人才培训提供保障。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看得见的是技能提升,听不见的却是那默默无私付出。但就是平日不断积累,她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在外滩“12.31踩踏事件”突如其来的那个夜晚,12:07…刺耳的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她是当晚当值的行政总值班。她第一个飞奔向急诊现场,迅速地投入各项协调与救治任务,分秒必争,不断与时间赛跑,勇做时空的搏击者,这场战斗,真正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交出满意答卷。
重症护理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
组建“上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市一队伍,培养了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处置救援主力军。承担起“市一医院护理预备队”与“应急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实训基地”两个项目主要负责人。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她积极响应,组建了1支330人护理队伍;明确了应急队伍应急机制;建章立制形成配套管理方案1套;建立培训课程体系1套,录制32个标准化课程;开展11场次应急能力技术培训与考核;开展3次大型综合演练,提升队伍“实战”能力。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预备队,追加奖励经费20万。
信息赋能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每年主持/指导30~40余项护理质量改善项目,参与疑难危重患者护理,发掘根本原因,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全面负责全院护理信息化建设,这是一个从无到有过程,是当时上海最早开展护理信息化建设医院之一。做好顶层设计,信息流数据流向控制,形成自动监测、主动提示、权限控制、异常警示、实时推送等,实现前馈控制和预警效果。完成国家指令性质控指标监测平台、8项关键护理环节风险预警系统、9项护嘱系统、20项护理管理驾驶舱实时质量指标、5项患者安全屏障预警等,赋能护理提高能效,保障患者安全。项目获上海市卫健委基金项目1项、软件著作权2项。
五、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带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名,急危重症护理方向。担任重症监护专委会副主委,主持或授课每季度专委会学术交流活动。构建我院三级综合性医院护士持续职业发展CPD方案。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应用并总结。承担新员培训、三基培训、制度培训、管理培训、进修带教、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等。
副主编参编专著3本《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实用操作指南》、《胸痛中心建设中的护理规范与实践》、《临床护理实习问与答》。主持课题9项,其中局级以上4项,包括《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技能提升基地建设及推广》、《基于CAMEO 评分系统的ICU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研究》、《基于信息数据流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建立》,经费共52.4万,主要参与课题5项,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总经费达160万。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4篇。
2016年入选上海市首批青年护理人才培养资助计划;2018年入选院护理亚学科带头人培养资助计划;2020年获上海青年护理人才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提升人才项目;2023年获2021-202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奖、院三八红旗手;《复旦学报(医学版)》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科研项目获奖;获2022年第八届上海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1项;获202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护理工作改进优秀项目1项;获2020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1项;获2021年度中华护理科技奖1项;获第十四届上海护理科技奖1项。
陈兰同时还担任上海市红十字南丁格尔护理服务市一分队队长,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如健康咨询、急救培训、科普讲座、安全宣传、市民开放日等志愿护理活动,如建党100周年“护士在身边,护士在行动”。
这就是她,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人,也是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就是那不断的坚守,才能勤奋与能干并驾,技术与理论齐飞。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她恪尽职守,砥砺奋进,不忘初心“铿锵玫瑰,如此绽放”,她将一如既往,做一个平凡、优秀的自己。
02、典型事迹
陈兰,中共党员,硕士,硕士生导师,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从事护理工作21年。第十二届理事会重症监护专委会副主委。恪尽职守,2022年3月,老年医学中心是上海第一家公卫临时职业点/定点医院。作为该医疗队伍33人领队,成立临时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历时33天,圆满完成支援任务。组建“上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市一队伍,培养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应急救援主力军。扎根临床,全力守护重症护理,开创较多国内首创:改良MEWS预警评分植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提升分诊准确性。开发胸痛卒中手环,对急诊患者电子身份识别。“blue call”系统开发应用,缩短黄金救治时间。建立空中救援无缝链接标准作业流程。初探直升机模拟舱建设。构建飞行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ICU患者风险评估模式。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危重症患者多方位护理管理策略。探索重症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实证研究。承担急危重症护理专业技能提升基地建设项目。主持课题9项,局级以上4项,经费52.4万。副主编参编专著3本。论文20余篇,SCI4篇。获2022年上海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1项,2020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1项,2021年度中华护理科技奖等。
本文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文字、视频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护理部
审阅:庹焱
图片编辑:张梦佳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