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阿尔茨海默病-最漫长的告别

2023-05-17 17:39   Ryan Partners睿安咨询

前路漫漫,希望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和家属可以早日等来他们需要的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应对AD及相关痴呆,已成为我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阿尔茨海默病也常常被大家形容为最漫长的告别,因为患者从发病到最终阶段是缓慢地在失去记忆和认知功能,一点一点地向过去、亲人、向身边的一切告别。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1507万例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3万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5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将超过3000万人。

由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破译具体机制,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两点:

1.脑内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逐渐沉积形成斑块

2.细胞内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的神经元死亡和认知障碍所致。

由于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的出现会阻碍神经元之间的沟通,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丢失。除去上述的两大发病机制外,还有另一种蛋白Galectin-3 (Gal3) 也参与了上述两大病理特征形成的过程并起到了助推作用。Gal3像是一个粘合剂,使得多个β淀粉样蛋白(Abeta)进行粘连最终形成斑块,同时也可以和有缺陷的TAU蛋白粘合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长期以来,阿尔茨海默病(AD)领域都是新药研发重灾区,临床失败率高达99.6%,堪称研发黑洞。强生、辉瑞、礼来等制药巨头曾纷纷在此折戟。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一直面临巨大挑战。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曾发布报告指出,在1998-2017年期间,全球已有146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遭遇失败。且即使是目前成功上市的药物大多也是以减缓疾病进展为主,尚无有效阻止 AD 发生或逆转其进展的治疗药物。前路漫漫,希望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和家属可以早日等来他们需要的药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记忆障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DIP对医院管理及药耗企业的影响
    打开APP Ryan Partners睿安咨询
  • 药品带量采购的趋势和应对
    打开APP Ryan Partners睿安咨询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