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基于十年随访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2023-05-16 14:57   中国全科医学

单一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对社区≥5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多项风险因素综合作用于同一个体则表现出明显的风险累加效应。

62871684195545756

详细结果

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年龄 55~88 岁,平均年龄(66.4±6.6)岁,截止随访结束,共观察到了106例死亡案例,10年累计死亡率为10.13%。55~64岁组性别、民族、独居情况、吸烟情况、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情况、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NAFLD 患病情况、随访结局与≥ 65 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文化程度、再婚情况、饮酒情况、中心性肥胖情况、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不同年龄组一般情况、CRFC 和全因死亡率比较〔n(%)〕

9441684195546169

2.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以是否死亡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独居、再婚、吸烟、饮酒、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NAFLD 患病情况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进行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独居、文化程度可能是社区≥55 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见表3。控制了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独居、再婚、吸烟、饮酒)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发现,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可能是社区≥ 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且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高,>P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50组,见表4;如图1所示,随着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的增加,个体预期中位生存时间缩短,>P75组累积生存率低于P50~P75组

和<P50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全因死亡风险影响因素的 Cox 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表

78611684195546359

表3 全因死亡风险影响因素的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18571684195546532

表4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其聚集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63001684195546686

97081684195546867

图1  P75 组人群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

3.不同年龄组社区≥55岁人群死亡风险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以年龄组分层,结果发现控制了一般情况变量后,只有≥65岁年龄组是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且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越高全因死亡风险亦越高,>P75评分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50组,见表5。

表5 神经质与PPD关系的亚组分析

52951684195547006

研究局限性

首先,受样本量的影响,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具体的死因风险,需要在今后的大样本研究中验证。其次,研究未收集研究对象的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情况,目前尚无法排除其对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最后,未能发现年龄55~64岁组与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存在统计学关联,尚需继续随访观察验证。

研究小结

综上所述,单一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对社区≥5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多项风险因素综合作用于同一个体则表现出明显的风险累加效应,CRFC可能是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及时识别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干预,可能对降低死亡风险、延长人群寿命有一定的意义,这一发现对于利用个体健康大数据开展高危个体的早期识别也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老年人早死的精准预防提供了参考。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代谢性,心血管,高胆固醇血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