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第九期《协和博新论坛》开讲!王锐院士浅谈协和药学发展史、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3-05-18 14:57   博医荟

王锐院士率领团队长期围绕制约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我国多肽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转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官方公众号“协和基础医学”

筑根基、促创新、济民生,值此基础所六十五周年华诞所庆年之际,第九期《协和博新论坛》于2023年5月11日下午在基础所院可胜大楼八楼西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王锐院士应邀出席论坛,为所院师生带来主题为“浅谈协和药学发展史、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精彩报告。基础所院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出席论坛,百余名研究生参加论坛。

1391684194354528

在本次报告中,王锐院士由协和药学发展的百年时间轴以及协和所建立的中国特色的新药创制产学研之路开场,从“协和药学的过去”、“协和药学前辈”、“协和药学现在”、“协和药学未来”四个篇章系统介绍了协和药学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了以陈克恢先生、黄量院士、梁晓天院士、周同惠院士、刘耕陶院士、于德泉院士、韩锐教授、谢晶曦教授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为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们开拓创新、淡薄名利、奖掖后人的科学家精神。

44681684194354605

在场师生被王锐院士的精彩报告深深吸引,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认识了近十位药学先辈,亲历了协和药学的多个高光时刻,极大地激发了大家作为协和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讨论交流环节,王院士建议在校学生要通过多听报告,增加跨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拓展科研思路;鼓励大家通过加强协和各所院之间的沟通合作,打通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与药学领域之间的界限。随后,王院士还就药物研发的创新模式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84671684194354683

52431684194354901

67201684194355047

38441684194355200

使命担当、未来可期。本期论坛的最后,王锐院士对协和药学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了介绍,将通过拓展创新药物研究新范式,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不负党和国家对医科院建设我国医学科技创新核心基地的嘱托。

嘉宾介绍

王锐,男,汉族。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教育部“多肽药物”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1988年获博士学位(兰州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兰州大学博士后,美国University of Kansas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曾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创院院长、甘肃省科协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锐院士率领团队长期围绕制约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我国多肽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一等奖2项、国际学术奖励3项、获何梁何利科技奖。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50余篇,论文被引用1万余次,H指数(H-index)为66,连续七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成果被Nature引用并亮点报道。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美国、欧盟及日本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多项专利技术用于多肽新药研发与生产,获中国专利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协和博新论坛

《协和博新论坛》(PUMC BroadInnovation Forum)是由基础所院主办的系列学术文化讲座,以“筑根基、促创新、济民生”为主题,主要邀请多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主讲。关注基础医学进步,助力青年医生成长,荟哥一直持续陪伴大家关注着论坛的发展与成长,未来,也将不断给大家传递最新的动态。

内容来源 | 协和基础医学

排版 | luping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协和药学,王锐,药学,药物,科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